
郑见伟简介: 1993年清华大学毕业 现任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灯光工作室主任、总照明设计师 二〇〇八北京奥运中心区夜景照明规划及设计主持人 国家体育场鸟巢夜景照明设计顾问 北京LAN会所室内灯光设计主持人

刘洋简介: 高级设计师,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2008奥运奖牌主创设计师,中央美术学院唯一的火炬手。

“玖玖”作品概念: 从上世纪晚期开始,中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着大规模城市化。越来越多五彩斑斓的城市出现在地球东方。99个生命悬浮于城市上空,欢乐?迷失?寻觅?当我们面对城市的五彩斑斓,我们看不到这生命的原状态。 “玖玖归一”,中国人的辩证法。回归原始是一种态度,抑或是一种状态?是起源,也是结束,抑或是在起源于结束中产生的思考?停下来,思考,回到最初…… 先进性描述: “玖玖”是一件大型灯光装置作品,在一个20米长的封闭空间内,我们应用了48盏全彩LED灯具,以及两台大功率烟机,将整个空间通过灯光渲染出神秘的色彩。99个“精子”状的悬浮物在空间中悬挂,传达生命的暗示。 “玖玖”本身没有非常明确的、具有指向性的意义。艺术作品不是海报,不是公益广告,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穆雷塔,一千个人眼中也应该有一千个“玖玖”。 我们希望“玖玖”在每个人眼中拥有独特的意义-----城市化带来的弊病、生命与世界的关系、心灵的迷失、美妙的幻境、灵魂的方向……不同知识背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会有不同的思考,得到不同的答案,而“玖玖”只是一个平台,提供了人们思维释放的药引,最终真正的艺术只在人们心中。这正是作品“玖玖”的意义所在。
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创作的经历吗? 这个问题不太好回答,主要是对于"创作"这二字的理解.我小时候就喜欢搞一些创作,大学之前就曾经进行一些绘画,雕塑,甚至行为艺术脚本和实践,上了大学以后自然就更多的创作.所以自己也搞不清什么时候算是"第一次"了.艺术对于我来说,是一种无法释怀的情结,特别是对于从事设计工作的人来说,艺术创作,有时候是件奢侈的事儿. 平时对光的感受是什么?可以谈谈对光最深刻的一次经历或感受吗? 我们工作室是从事灯光设计专业的,所以说光对我们来说意味着太多,不仅是艺术效果的保障,也是吃饭的本钱。因为职业的原因,我对于光跟敏感,常常在某个下午坐在办工作前感受阳光穿透窗子照亮昏沉,某个晚上走在城市里看到居民楼屋子透出的昏黄黄线,或是某个懒床的早晨感受阳光洒在床上,这时候总是让我想到光和人的心灵是相通的。 在以往的设计中,有没有特别的经历是跟“光”有关的? 这个问题就不多回答了,我们工作室的当然是每一个项目都跟光有关。 有没有为了这次灯光秀特别去体验光? 因为工作原因,虽然没有特别的去体验,但是大家的作品,对于专门从事灯光设计的我们,有了很多新的启示。 作品是先有了对光的灵感,还是先有作品的轮廓,然后跟光结合起来?作品要与光结合起来,觉得难吗? 作品“玖玖”首先想到的其实不是光,应该说与我们的工作性质有关。我们看过太多的中国的城市,争先恐后的亮起来,争先恐后的变得五彩斑斓耀眼夺目,这变化是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的。那么人们面对这样的环境变化,会想到些什么呢?我们看到这个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怀旧,开始思考忙碌的意义,开始追求简单和淳朴,我想这是人们面对纷繁的城市生活所产生的心灵回归,是对生命本源的呼唤。与光结合对于我们来说当然不能也不应该有困难了,但是能够让我们应用灯光去做这样一件作品的确是件很有趣的事情。 你觉得把光掌控起来,是你想象中的那样吗? 这个问题也不多讲了,掌控光是我们应该也必须具备的素质了。 最后有做出一些调整吗?达到你想像的效果了吗? 其实最早的创作中有两点没有实施,一个是作品表面我们本打算用玻璃,另一个是内部的喷雾系统,我们想制造烟雾缭绕的效果,用光将雾打亮。而玻璃由于成本的原因,替换成了塑料薄膜,喷雾也由于塑料薄膜的透明度较低,无法实现较好的视觉通透感而取消,反倒是低透明度的塑料薄膜很容易被照亮,也比较有朦胧感,基本实现了我们想要的效果。 这次跟光的亲密接触过程中,最深刻感受是什么? 与其说跟光的亲密接触,不如说是跟光所创造的艺术进行亲密的接触。我们的作品中有“精子”这一元素,本以为很多人难以理解或接受,但现场的群众真的出乎我们的意料,不论年轻人还是上年纪的人,都对作品评价很高,一位五六十岁的大妈对我说,作品让她感觉到了一种生命力,一种舒畅的感觉。“生命”这个元素在五彩的城市上空游离,这样的情景是一定会让人产生思考的。 有最喜欢的设计师或者艺术家吗?对你的创作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作为设计行业的从业者,喜欢的艺术家和设计师当然很多了。对于灯光设计来说,中国的写意山水和中国的园林哲学给我们的设计创作以很多启示,灯光在一个环境中,作为一个独立的、又富有联系的整体而存在,在整体光环境下创造意境的变化和转移,润物细无声。 你认为,光应该给人带来什么感觉是最好的? 我常常说,光不重要,光在环境中永远不会也不应该是主角。中国人讲上善若水,而好的光也应该像水一样,滋润万物,却不与万物相争。所以说光不重要,当光不再只是一种视觉元素,一种建筑语言,而成为连接心灵的纽带,或是激发情感的催化剂,才是真正发挥的光的价值。 喜欢用光表达作品吗? 当然了,作为从事灯光设计的人,我希望更多的人去了解光、感受光的魅力,通过光这一元素,来提升作品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