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照明 查看内容

“2010创意点亮北京”设计师采访之王振飞、王鹿鸣

2011-7-27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443| 评论: 0

摘要: 王振飞简介: 荷兰Berlage Institute,天津大学建筑系,华汇设计(北京)主持建筑师 王鹿鸣简介: 荷兰Berlage Institute,天津大学建筑系,华汇设计(北京)主持建筑师 “树精灵”作品 ...

王振飞简介:
荷兰Berlage Institute,天津大学建筑系,华汇设计(北京)主持建筑师
王鹿鸣简介:
荷兰Berlage Institute,天津大学建筑系,华汇设计(北京)主持建筑师


“树精灵”作品概念:
受生物集群概念启发,于树林中布置若干“精灵”,结合数学理论与计算机科学,精灵间藉由无限通讯技术与观者互动,将观众直接引入对艺术的体验中,从而使观众切身感受到生物系统与社会系统的复杂性。
先进性描述:
“树精灵” 作为一个小型作品, 旨在探讨人类行为与自然界生物种群之间的互相影响关系。
作品由50个独立的“精灵”组成,他们分布于树林中,犹如一个生存在这个环境中的生物群,他们互相之间通过网络进行通讯交流,
每一个个体会根据所接收到的其他个体发来的信息调整自己的行为,(在这里是闪亮的方式),同时向其他个体发出信息。他们有着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存领域。
当观众进入这一领域时,一些精灵会通过若干个红外探测器发现“入侵者”,并同时向整个种群发出信息,种群会根据“入侵者”的信息做出反应。人们不同的行为方式(聚集,不同位置进入等)
会影响整个种群的状态,但这种影响不是一一对应的,而是在不知不觉间发生的。
整个种群是一个由平等网络构成的复杂系统,没有种族首领,只一个自组织的小社会(人类社会也是自组织的,只是比较庞大),种群的行为通过每个个体遵守一定的行为准则来实现,种群整体所呈现出的状态来自于多个个体的共同作用,是涌现的结果,具有不可预知性。
网络通讯,红外传感,遗传基因算法等跨学科知识和技术的应用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现。

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创作的经历吗?
第一次是设计一个光导纤维的互动作品。
平时对光的感受是什么?可以谈谈对光最深刻的一次经历或感受吗?
一次从恶梦中醒来,看见阳光,觉得光真好。
在以往的设计中,有没有特别的经历是跟“光”有关的?
去年的光导纤维作品,和一个激光装置作品都和光有关。
有没有为了这次灯光秀特别去体验光?
有,希望找到不一样的东西。
作品是先有了对光的灵感,还是先有作品的轮廓,然后跟光结合起来?作品要与光结合起来,觉得难吗?
作品就是用光在“讲话”,光是作品的一个重要元素,不存在先后的问题,当然也不困难。
你觉得把光掌控起来,是你想象中的那样吗?
85%在掌控之中,15%出乎预料。
最后有做出一些调整吗?达到你想像的效果了吗?
有,基本达到。
这次跟光的亲密接触过程中,最深刻感受是什么?
只要想做,什么都是可能的。
有最喜欢的设计师或者艺术家吗?对你的创作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Antony Gormley。
你认为,光应该给人带来什么感觉是最好的?
希望。
喜欢用光表达作品吗?
喜欢。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