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照明 查看内容

“2010创意点亮北京”设计师采访之马晓威

2011-7-27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427| 评论: 0

摘要: 马晓威简介: 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雕塑专业。之后在伦敦艺术学院的切尔西艺术学院(学士学位)以及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硕士学位)继续学习和深造了建筑与设计。 2004年,马晓威在在英国和中国的大学执教建筑 ...

马晓威简介:
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雕塑专业。之后在伦敦艺术学院的切尔西艺术学院(学士学位)以及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硕士学位)继续学习和深造了建筑与设计。
2004年,马晓威在在英国和中国的大学执教建筑和设计的同时,在伦敦创建了自己的设计工作室。他于2008年回到北京并创建了MASAA建筑设计工作室。MASAA专注于建筑和室内外空间的探索和创新设计。


“地坛西门”作品概念:
很多人将建筑体误认为建筑,其实建筑体只是建筑的一部分,就像人体是人的一部分一样:人更重要的还包括情感和精神。
当下中国人的生活节奏非常快,以至于我们的身体到达一个地方,灵魂都跟不上,我们常常处在一个身体和灵魂分离的状态;这些被生活匆忙追逐的人的生命过程被见化成一根模糊的线条,随时间而失去,就像从来没有存在过一样;生命的意义不在其形式,更多的在于它的精神和存留的记忆。
设计师试图通过《地坛西门》灯光装置组品对“地坛是什么”在“灵”的层面上展开探索;在一定程度上,《地坛西门》也试图还原地坛“本来是什么”的身份。
先进性描述:
我们的工作、生活越来越忙碌,甚至有时候无暇顾及灵魂。这件作品,我们用了EL发光科技,制作了一个地坛西门的轮廓,她会忽明忽灭,随风摆动,像西门的灵魂,提醒我们,身体与灵魂同步。
很多人存在这样一个误区,认为“建筑体”等同于“建筑”,事实上我认为“建筑体”只是“建筑”的一部分,就像“人体”是“人”的一部分一样。中国哲学把人分成身、心、灵三个层面。“身”即指肉体,“心”是情感,而“灵”则关乎更高的精神层面。同样道理,建筑亦不仅仅只有外在的实体轮廓,还包括所有与之相关的内在要素:它是谁设计的?为什么而设计?设计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住在里面的人有何感受?其实事物真正长存的,是灵魂或背后隐藏的故事,而不是肉身,或物件。

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创作的经历吗?
不记得了。创作是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不是一种刻意追求所能得到的东西。
平时对光的感受是什么?可以谈谈对光最深刻的一次经历或感受吗?
对我来说,光是情感的调节剂,它对人类的意义不仅仅是能让我们能够看到周边的世界。为此,“光明”同时也表示希望。
我用一个特别小的灯,藏在餐桌子上排列的烛台队伍中,光柱直接照在涂成橙色的天花板上,然后在晚上,当我点燃一根蜡烛,同时也打开电灯的时候,奇妙的事情发生了,一根蜡烛将整个房间照的通亮。读书写字都很适宜,很奇妙的感觉,因为这里没有光源,甚至有人会认为是天花板在发光,
在以往的设计中,有没有特别的经历是跟“光”有关的?
光是我在建筑和空间设计中很重要的元素之一,但我不把它作为目的,因为我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人,所以我需要光作为一个设计材料和手法,为我的设计观点和想法做支撑。
有没有为了这次灯光秀特别去体验光
没有。
作品是先有了对光的灵感,还是先有作品的轮廓,然后跟光结合起来?作品要与光结合起来,觉得难吗?
我的作品《地坛西门》的创作过程没有谁先谁后的概念,或者我不记得这样的一个次序。我希望表达一种观点,然后想办法找到我认为最好的一种表现方式和方法。作品和光在这件作品中本来就是一件事,不存在需要故意将它们结合起来的企图,所以也没有难和不难的问题。
你觉得把光掌控起来,是你想象中的那样吗?
首先,我在设计的过程中是先有是一个方向,也就是概念,而不是一个固定的设计。然后在设计过程中通过对各方面问题和观点的深入思考和研究,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具有观点的设计。在设计过程中,我不愿意太多的“掌控”所有的设计元素,而是想办法首先让它们为我想表达的观点说话,同时尽量能体现它们本身的特色。
最后有做出一些调整吗?达到你想像的效果了吗?
在《地坛西门》作品制作的过程中,我们做过很多的调整,包括材料,结构等等,但作品的概念、立意和方向是保持不变的。基本上能反映我的意图,但在制作的层面上,我想还会有再进步的可能。
这次跟光的亲密接触过程中,最深刻感受是什么?
很有意思,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尝试。作为一个建筑师,我的“地坛西门”是一个只能看不能住的建筑,算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堂”,我希望所有观者的心和情感能有机会在这里驻足,哪怕只有一个片刻。
有最喜欢的设计师或者艺术家吗?对你的创作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我喜欢很多设计师和艺术家,但没有一个永久性的最喜欢的,每个人都会给我启发。
你认为,光应该给人带来什么感觉是最好的?
光本身除了能给人带来光亮外,并不能影响人的情感,只有和人的某种意图结合后,才能带给观者一种情感上的触动和意识。我不认为某种固定的感觉就一定会好,重要的是要能够和观者的心情和整体环境相配合,能传达出一种具有人文意义的意图和态度。
喜欢用光表达作品吗?
很有趣,希望将来有机会再尝试更多的可能性。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