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评论
订阅每人心中都有自己“最有价值”的城中村
最有价值城中村的标准是什么?有人选石牌,因为这里是广州最大、历史最长的城中村,全国闻名的电脑城又让它具有极高的知名度。有人因清代民居建筑群而选择聚龙村,有人因岭南民俗特色而选择小洲村,不一而足。李 ...
生态城市规划:绿化上楼进屋也应算尽责
现在,很多城市基本做到应绿尽绿了,城市绿化覆盖率最高的甚至超过了60%。在城市,居民没地儿种树应是历史大趋势。不仅如此,很多以前建立的义务植树基地,也都种满了树;购买碳汇基金、认养绿化等,也不是直接 ...
环境的艺术与艺术的环境
随着人类的不断发展,人们已是不满足于走出洞穴有了公共与私人空间的现状,于是他们努力地不断寻找一种更好的空间,一种人与自然相互关联的空间,于是环境艺术诞生了。也由于他们追求的这种人与自然相关联的思想 ...
城市新型规划中应该鼓励多建设市民广场
近年来,由于开发建设,我国土地资源紧缺,特别是城市,可以说是寸土寸金。城市的每一寸土地,也都蕴藏着巨大的财富资源,而为了挖掘这些财富资源,城市的每一寸土地,也都得到了充分利用,应该说,这没有错。但 ...
搞红色建筑有时身不由己
雨花台纪念碑、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一期)、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这些耳熟能详的历史标志性建筑都出自中科院院士、东南大学齐康教授之手。昨天,这位享誉国际的建筑大师在自己的红色建 ...
仿古建筑被拆:文化和买卖拆建都是生意
成都在2008年投资数千万建成的面积近万平方米的大慈寺历史文化街区,在今年4月被拆除完毕。当地政府称,他们不满意建成后的整体效果,并表示拆除价值数千万的建筑政府并无损失。 我没在成都做过停留。所 ...
城市区域平衡发展也能体现经济价值
经济学有一个常识性的结论:如果一个社会收入差异很大,其社会消费力为A;如果还是这个社会,收入差异很小,其社会消费力为B,那么显然有B>A。从区域经济角度看,对于由许多子区域组成的一个母区域来说,是否可 ...
建筑如何改变一座城市?如何为城市发展“点睛”?
别让城市规划被看作是一盘既充满创意又充满遗憾的剩菜。这是日前在河北石家庄举办的建筑改变中国对话都市新自然主义生活主题论坛上,一位房地产专家善意的提醒。也让人联想到城市建筑规划设计对整个城市发展的重 ...
田建强:简析超高层智能建筑发展方向
在经历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后,房地产行业度过了最为低迷的时期,随着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举办,全国房地产行业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建设高潮。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土地资源日益稀 ...
城市越大越好吗?
现实中,一个国家越发达,就越难以承受哪怕一个局部的打击。 近年来国内拍摄的电影《唐山大地震》,勾起人们惨痛的记忆,更引起很多思考。那场悲剧距离我们并不遥远。今天,假如大城市再次发生类似悲剧的 ...
各地建摩天大楼被指多系官员愿景 缺乏综合考量
如果有导演想翻拍好莱坞名片《金刚》中大猩猩从381米高的帝国大厦坠落的经典场景,将来没准能在中国任何一个省份轻松找到相似的外景地。 近日,一份由民间研究机构摩天城市网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当前中 ...
建筑行业节能减排要靠把握和利用市场机制
建筑业由于其能源和原材料消耗较大,一直是排放大户,二氧化碳排放量占社会总排放量的30%~40%左右,其中住宅建筑又占到建筑业碳总排放量的70%左右。地产企业通过大力推动建筑减排向绿色建筑转型已是大势所趋, ...
专家疾呼:长江流域生态修复保护亟待升级
今年,长江流域遭受大旱,许多地区水位线已达历史最低点,部分湖泊干涸。旱灾不仅严重影响到流域内农业生产和人畜饮水,还破坏了洪湖、洞庭湖等流域湿地的生态系统,威胁到栖息于此的江豚、麋鹿、夏候鸟等珍稀动 ...
规划若常变脸 建筑注定短命
折腾故事重现,只过换了地儿。一个建筑的成活不在于其符合城市规划,而在于是否符合领导口味,规划科学不科学不是由科学说了算,而是由长官意志决定,即便再科学也不可能科学。 成都仿古建筑建后3年被拆 ...
蒋培铭:将建筑、建筑师和社会民众结合
近日,记者采访了建筑师蒋培铭,摘集访谈中的精彩语录如下: 政府,民众还有建筑师,这三个之间没有什么关系,就是说你建筑师想什么,政府不知道,老百姓对建筑师也不太了解,还有就是,这几年学术和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