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艺术教育大环境的差别
我们国家的艺术设计或者说艺术这个专业大类,是改革开放近30年特别是扩招以后发展起来的,主要源自过去那些艺术院校和我们国家师范院校的这个专业,主要是培养该方面师资,培养一些后备艺术人才的。随着社会的改革开放,对设计人才的需求,还有就是当年为了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普通的综合性院校建立了一些艺术学科,那个时候我们粗浅地把它看成是艺术专业,是为了让我们工科的学生,让我们所有的大学生能唱歌,能跳舞,能画画,把它当成了素质教育。 从另一方面就业的情况来看,这些艺术专业是相对比较自由的专业,所以孩子们毕业以后出去找工作,都是今年换一个地方,明年再换一个地方,换过去,换过来,工资就高了经验也多了。而我们国家改革开放30年来,艺术类这样的一些国有企业,实际上没有,都是一些个体的,比如说平面设计类,视觉传达、广告公司等。所以从这个方面来看,我们从教育这个过程当中领会到,结合我们国家的教育现况,艺术教育主要还是受社会的大环境和背景影响,我们国家在教育上的投入和西方的一些国家还是不能比的。 首先是教学资源,另一个是师资。我们现在的情况是经济飞速发展,一下子学生这么多了,学生都进来了,师资的水平却没能及时跟上,我觉得这是一个首要问题。另一个从综合性院校的管理方面来讲,他们都比较注重他们以前的传统学科发展,而传统学科又往往是学校里面一些优势学科,而学校在这些艺术学科的设备投入、硬件设施和建设这些方面,国家没有一个明文规定,所以就没有给予足够重视。但是比如在我们国家的八大艺术院校,它们直属于文化部管,又属于教育部管,还属于财政部管,国家纪委还要管,因此国家对这块投入的经费就不一样了。 比如说,中央美术学院,学生学费一万五,国家投进来就是一万五,这样一来对于一个学生就是三万块钱的整体投入,而像我们综合类院校,如果我们学费是一万二,国家财政部补贴是七千多,总体下来就比中央美院少一半,而且这些费用也不是完全投入在一个学生身上,因为学校要统筹管理,所以往往艺术专业在综合类院校里面,全国很多院校在这方面的投入非常有限,因此呈现在艺术教育这块的问题多多。 国外实际上是企业把相关的这些需求直接放在国家给教育的专项科研经费里面,然后由老师带着学生把这个项目做完,甚至学校还可以拿着这个成果申请专利,他们情况是不一样的。所以简单地说我们的教育投入这些方面还不够,另外一点是意识方面虽然有了,但是没有一个直线从中央到地方、到院校、到部门这样一个切实有效的管理模式。 我们院校的育人大纲、方案的问题也有待解决,有些学校甚至是因人设置某些课,这个老师能什么课就给排什么课,而不是以人才培养的模式,我们必须要上这个课,学校就要必须解决老师的问题。这里面又出现学校人事制度问题,以及教育部人事门槛的问题,全国艺术教育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非博士不能进学校当老师,国家希望总体提高教育师资水平,希望我们的青年教师能完成博士学位才能进入高校里面来,这个没错,但是他也没有考虑不同的学科在这个方面情况是不同的。比如在国外念书,艺术硕士在欧洲就是终级学位了,上面没有博士了,因为它是一个实践性的专业,再比如唱歌,你让歌唱者去深造一个博士,那他的歌可能唱得并不好,因为他只学理论的东西了,象舞蹈专业,也是如此。因此,只从文凭来衡量是不行的。 由此我就想到齐白石大画家,他连本科都不是,更不是硕士了,但是他依然是我们著名的大师,而且至今看他的画在艺术上仍然是很辉煌,很灿烂的。所以这些又是体制方面的一些问题限制我们艺术专业师资的发展。 (责任编辑:四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