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恩威:建筑不能是“反美学”的商品主义产物
百年前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千年以来的传统帝制政权,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同时使西方的现代主义思想在中国加速启 蒙,促进了现代新中国的形成。然而,总结辛亥革命到现在的一百年间,中国在工业化、都市化、技术化各方面都取得了极大的进步,但却越来越忽视精神与艺术层面的提高,比如在建筑、人文、人的世界观价值观等方面。发展经济无疑是重要的,但与经济相关联的现代文明、人们的审美情趣以及艺术与建筑、艺术与人的生活等,也是一个现代化国家必不可少的。 这即是不久前在香港举行的“建筑是艺术节”背后的概念。艺术节由香港试验戏剧团进念-二十面体呈现,是首个将建筑结合人文精神为主题的艺术节。在为期一个多月的时间内,艺术节带领观众以展览、剧场演出、座谈及工作坊等多种形式探讨和多角度观看建筑与艺术以及人民生活的关系。其中,历史剧《中国建筑一百年》是艺术节的焦点之一,它以1911年至2011年为结构,以讲座形式说明中国革命一百年和中国建筑各种故事与历史, 包括梁思成林徽因对中国古建筑的活化理论到今时今日的房地产和CCTV大厦等等。 “比起政治,建筑更直观的体现出历史”,此次艺术节的总策划胡恩威如是说。他把这次的艺术节分为《社区、历史、先锋》三个单元,除了建筑之外,内容还涉及了铁路、设计、身体、社区、历史等方方面面。 胡恩威认为建筑绝不应该脱离艺术和文化,“在西方,建筑是艺术之母,所有艺术都跟建筑挂钩。”在他眼中,香港没有真正的建筑,因为主流建筑看起来都一个样。“在这里,建筑仅仅与经济相关从而完全忽略了审美意识。”作为《社区》单元部分,在牛棚艺术村展出的展览《城市的居住与生活》展现了这片社区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代表作用,胡希望通过该展览提醒香港公众以及建筑从业人员重新思考空间问题,并提高人们对住房问题的意识。 笔者于艺术节之后特别采访了建筑师出身现任进念二十面体行政总裁胡恩威。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