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住宅不宜热炒
摘要: 随着网络概念的日益深入人心,与网络息息相关的智能化住宅将作为时尚逐步走入人们的生活。人们在欣喜之余,不禁要问,我的住宅现在可以智能化吗?回答是否定的。近日,在国家住宅工程中心举办的住宅沙龙上,有专家呼 ...
随着网络概念的日益深入人心,与网络息息相关的智能化住宅将作为时尚逐步走入人们的生活。人们在欣喜之余,不禁要问,我的住宅现在可以智能化吗?回答是否定的。近日,在国家住宅工程中心举办的住宅沙龙上,有专家呼吁,在智能化技术尚未成熟的时候,智能化住宅不宜过热炒作。^ ^^^^ 目前的国情国力不允许^ ^^^^ 建设部勘察设计司技术质量处副处长刘若光认为,从国情国力来看,智能化建筑在我国不宜过热。国家每年花在住宅方面的投资约占全部投资的5%~6%。如果全部搞成智能化住宅,老百姓现在的生活水平能否承受,我国的发展水平能否达到,都需要考虑。当然作为课题研究是可以的,但作为国家普及化发展,还不适合提倡,否则会对开发商产生误导。另一方面,我国的智能化技术还处于研究阶段,智能产品还有待于提高,一旦引入工程,会带来质量问题。^ ^^^^ 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 ^^^^ 清华大学的林贤光教授认为,住宅智能化,还是智能化住宅的问题,应弄清楚,因为它牵扯到一系列问题。是不是有一类建筑叫智能建筑,有一类建筑就叫非智能建筑?智能建筑与非智能建筑的划分界限是什么?智能应该是建筑的属性,就像建筑需要美观、需要坚固、需要实用一样,需要智能。^ ^^^^ 现在关于智能建筑没有一个定义,美国的IBI的定义比较经典。它提出了一座智能大楼应该通过四个基本元素:结构、系统、服务、管理。通过四个元素内在关系的彼此优化组合,向人们提供一个高生产率、有效使用资金的环境,协助业主、房地产经理和用户在这个环境里面,实现成本、舒适、方便、安全以及长时间的灵活和好的市场品位。结构——房子外壳,系统——房子的设备?包括智能化的各种系统?,服务和管理,正是我们最薄弱的环节。^ ^^^^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科学技术发展很快,不断有新的内容出现。比如住宅,前几年顶多安一对讲门铃,现在需考虑防盗、紧急报警。过去对门铃系统只限于楼上楼下通话,现在可视了,又可以录像了。所以,智能建筑本身的定义非常难下。业主如果从智能化上提出要求房子30年、50年不落后是不现实的。^ ^^^^ 2004年才能形成很好的市场^ ^^^^ 清华大学杨思远教授认为,中国的智能化住宅要到2004年才能形成很好的市场。因为目前还没有谁能说出智能家庭到底是什么样的,还没有哪一个厂商能拿出一个很成熟的产品。现在国家已吸取了VCD、DVD的教训,由国家经贸委、信息产业部牵头,长虹、TCL、春兰、海尔、清华同方等11家联合搞家庭网络标准化。据了解,经贸委、信息产业部将在2000年底到2001年出台标准。^ ^^^^ 2001年,属于开发研究阶段。智能家庭的主要功能在安全方面,如防盗、防火、防煤气、三表出户。^ ^^^^ 2002年,网络进入实用化阶段,2002年建的智能小区、高档别墅里,户主下了楼,忘记关灯,只要打个电话就可关掉,安全、方便。市场上提供的智能家庭设备,只能以模块型为主。网络的形式,还是专线操作系统驱动的网络,可能会出现一些家电行业大的巨头。^ ^^^^ 2003年,市场将初具规模;2004年,将开始竞争。^ ^^^^ 目前,欧洲有两个标准,美国有两个标准,日本有一个标准。我们到底与谁接轨,才能做到无论从什么地方买的电器,插到网络上就能即插即用?据了解,欧美网络的问题已经解决,有待于2003~2004年全面铺开。^ ^^^^ 现在对智能化炒作得很热,一些样板成品比较成功的,都只是加了一些或很少的智能化的东西,或只是把原来传统的家电进行改装。章红雨^ ^^^^ 多少楼盘在打“智能”牌?^ ^^^^ 俗话说“不看不知道,看了吓一跳”,果真如此。翻开成都报纸,打开电视机,走在蓉城大街小巷,“智能化”这个词语已频频出现。除了耳熟能详的某智能小区外,其它新小区似乎也在一夜之间全都“智能化”了。^ ^^^^ 据成都市房地产信息中心最近发布的调查数据,成都市共有在售楼盘230家,其中有184家都打出了“智能化”招牌,占总数的80%。^ ^^^^ 据业内人士透露,实际在打“智能”牌的可能还要多于80%,因为很多楼盘在营销之初并没有考虑到“智能化”这招,但为了追求新时尚,在销售过程中也偷偷宣称自己已“智能化”,以此招徕购房者。^ ^^^^ 因此,说成都楼盘“智能”满天飞毫不过分。^ ^^^^ 成都市民轻看智能住宅^ ^^^^ 春节将至,按惯例,房地产销售的又一个黄金季节到来了。打着智能化小区招牌的开发商当然不愿错过,宣传攻势一浪高过一浪。面对如此众多的“智能化”住宅,成都市民反应又如何呢?^ ^^^^ 不太了解智能住宅^ ^^^^ 记者近日在成房中心购房现场作了一次小型随机问卷调查。^ ^^^^ 调查中,当问及所知道的成都智能化住宅有哪些时,36.7%的人回答完全不知道,36.7%的人只知道交大智能小区是智能化住宅;26.7%的人知道得较多。^ ^^^^ 对智能化概念和内容,“没听过”或“听过,但不太了解”的占60%。家住抚琴小区的张老师认为,智能化就是网上购物、网上商务。还有一些年轻人说,远程教学、交互式电子游戏就是智能化。^ ^^^^ 有关专家称,开发商很多时候就是利用市民对智能化了解程度不够,故意夸大某一方面,有欺骗消费者的嫌疑。^ ^^^^ 智能化对购房影响很小^ ^^^^ 与开发商大张旗鼓宣传“智能化住宅”相反,成都市民则显得热度不够。^ ^^^^ 在某楼盘看房现场,作为电脑公司职员的刘先生告诉记者,他选择住房要考虑的因素太多了,价格、位置、交通、环境、户型等等都是他首要选择因素,而是不是智能化住宅对他影响则不大。^ ^^^^ 另外一些接受记者调查的市民表示,住宅有智能化更好,没有也无所谓。享受性的智能化系统带来居家的便利要在入住以后的生活中才能体现出来。而且,相对于居住的主要功能来讲,也只是一种辅助功能,“只有对较具经济实力,更进一步追求生活高品质的人来说,智能化的设施才是一定要考虑的问题。”^ ^^^^ 开发商应加强引导^ ^^^^ 据业内人士介绍,成都住宅小区智能化目前正处于初始发展阶段,所实现的智能化大多局限在住宅环境的一般调节和异常情况的监测防范方面。开发商只有加强对消费者智能化住宅认知的引导,才能使项目的优势被客户认可和接受。^ ^^^^ 已部分实施智能化开发的某小区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小区业主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差,计算机的使用率也不高。据统计,小区业主上网率还不足30%。对此,该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有助于提高业主们对智能化认识和应用的措施。如开展电脑商务等项目,同时通过对业主进行计算机免费培训,向购房者赠送电脑等方式来提高业主的智能化应用能力。此举收到奇效,小区入住率提高了20%。^ ^^^^ 四川青年报记者 杨中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