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评论
订阅
View more
吕俊超:建筑花园中的数字花朵吕俊超:建筑花园中的数字花朵
数字未来上海工作室同济大学组设计师 我们的团队有一个作品是数字花园中的花朵,参加了今年的雕龙杯Revit应用大赛,并获得Revit建筑模型建模类别最佳作品奖。这个作品的设计理念从花朵而来,可以说是独具匠心 ...

View more
张雷:向没有建筑师的建筑学习张雷:向没有建筑师的建筑学习
从张雷的早期作品中,可以看到一种崇尚理性与强调逻辑性的空间关系。而1998年的洪灾对张雷的建筑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当时大水冲走了房屋,政府只给了每户5000元的补助,这绵薄的经费如何给灾民造家?这个疑惑与冲击 ...

View more
时评:保障房建设不是“做减法”时评:保障房建设不是“做减法”
保障房是一项惠及民生的重大工程,然而,我国现阶段保障房建设发展到什么水平?保障房怎样才能真正保障底层人民住有所居的权利?保障房的未来在哪里?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周静敏在接受《中国 ...

View more
韩志鹏:保护历史文化建筑可引入公众咨询监督机制韩志鹏:保护历史文化建筑可引入公众咨询监督机制
在经历多年凋敝之后获得第二春的万木草堂,让我们坐下来谈一谈。 金陵台、妙高台端午假期漏夜被开发商无证违法偷拆激荡舆论,在城镇化背景下如何延续羊城记忆值得深思。昨日上午,包括广州市三个政府职能部 ...

View more
时评:探寻未来旅游发展趋势时评:探寻未来旅游发展趋势
休闲化、生态化和主题化是市场的一种追求,在供给的角度上是资本化和证券化。我们对应的是后工业化的市场,但是我们要通过新工业化的供给方式来对应后工业化的市场。中国有自己的特点,外国的经验照搬过来是不行的, ...

View more
郭晟:影像城市是城市未来发展趋势郭晟:影像城市是城市未来发展趋势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给我国城市未来发展走向提出了新问题,如何让我们的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有章可循,并能为市民提供最先进的服务成为城市管理者追求的新目标。近年来,许多城市都打出数字城市这一概念,有些城市甚至提 ...

View more
时评:不要“假古董” 应立“知耻碑”时评:不要“假古董” 应立“知耻碑”
广州民国历史建筑金陵台、妙高台被强拆毁灭,民间愤怒、谴责之声不息。 据媒体报道,越秀区会同有关部门和开发商开会,要求开发商原状恢复金陵台和妙高台,开发商方面表示同意。由此观之,通过破坏行为挑战政 ...

View more
时评:“严禁外迁”就能保住古建筑吗?时评:“严禁外迁”就能保住古建筑吗?
今年以来,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根据《关于加强徽派建筑特色保护与传承工作的意见》,大力推动有关市县对徽派建筑实施普查建档,防止损毁流失。对确需迁移的私有徽派古建筑,鼓励个人向政府或村集体捐赠,或由政府 ...

View more
时评:城市健康发展应改变低收入者住宅建筑环境时评:城市健康发展应改变低收入者住宅建筑环境
@建筑专题V王曦:如果我们承认建筑的最高形态是人类精神活动的到达,那么建筑就将更加接近纯艺术,因为纯艺术是表现那种不可视的事物,即通过造型,具象或者抽象,给人一种暗示。建筑中这种暗示,而不是说教,所呈现 ...

View more
叶檀:污染数据透露出经济发展背后的软肋叶檀:污染数据透露出经济发展背后的软肋
从经济学上来说,雾霾是高污染GDP的代价,只不过,利益被汽车厂、石油厂、水泥厂、木材厂、煤电厂拿走,损失由大家共同承担。 这是公地悲剧。污染是大家的,空气是大家的,而利益是个人的,得到利益之后可以移 ...
时评:建筑文化的保护开发
德国哲学家谢林把建筑称作凝固的音乐,贝多芬在创作著名的《英雄交响曲》时曾受到巴黎圣母院等建筑的启示。建筑艺术就像我的音乐一样,如果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那么建筑可以说是凝固的音乐。两位名人的比喻可见建筑 ...

View more
时评:申遗景区,不要忘记为什么出发时评:申遗景区,不要忘记为什么出发
湖南张家界、江西庐山和黑龙江五大连池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予黄牌警告,要求其在向公众科普地球科学知识等方面进行整改。而早在1998年,该组织就曾警告张家界:作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却旅游设施泛滥,城市化破坏了自 ...

View more
时评:是崇洋还是不够优秀时评:是崇洋还是不够优秀
历数中国现代比较知名的地标性建筑及其设计师: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由2001年普利兹克奖获得者、来自瑞士的赫尔佐格和德梅隆与中国建筑师李兴刚等合作完成;国家大剧院由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主持设计;中 ...

View more
连君:生态是建筑设计师的使命连君:生态是建筑设计师的使命
连君,70后,雷州人,广州美术学院教师,著名人文生态建筑与装饰设计师,其代表作茂德公草堂被城市白领称为广东最奢华的茅草房,是在城市打拼的富豪们寻找乡村记忆的场所,曾一度引发建筑设计圈的争论和反思。他也是 ...

View more
季建业:“美丽乡村”不能“千村一面”季建业:“美丽乡村”不能“千村一面”
当前,各地建设美丽乡村的积极性非常高,但不容忽视的是,一些地方急于求成,不考虑自身特点,照葫芦画瓢,最终像过去长期存在的千城一面一样,出现千村一面。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市长季建业说。 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