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长春解放60周年 将建纪念碑纪念馆
18日,记者从市城市雕塑规划管理办公室了解到,为纪念解放和建设长春这座美丽城市而英勇牺牲的先烈,我市拟在长春革命烈士陵园建立纪念碑和纪念馆。整个场地将分为城、道、场、馆、碑五大块。纪念馆前将矗立一座高10米的大型烈士雕像,成为整个烈士陵园的主要视觉焦点。 方案获得专家一致好评 据了解,今年10月19日,是长春解放60周年。为纪念解放和建设长春这座美丽城市而英勇牺牲的先烈们,我市拟在长春革命烈士陵园建立纪念碑和纪念馆。由中国建筑学会组织,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何镜堂领导的团队主持设计方案,于去年11月25日在西安进行了第一轮评议,又于12月26日由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宋春华、秘书长周畅、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朱嘉广和南京交通研究所所长杨涛组成的专家评议组进行了第二次评议。在两次评议中,方案总体上获得了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就某些细节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在综合两次专家们的意见修改之后,成为最终的修建方案。 整个场地分为五大块 长春革命烈士陵园总体规划力图营造整体的纪念场所空间序列,通过有序的空间轴线组织,起承转合的空间利用,形成良好的参观流线和庄严、宁静的纪念场所。设计目标将以纪念性建筑之形,立缅怀英雄之意;以大地景观造势,渲染悲壮雄浑的气势;营造纪念性场所,创造人与空间对话的场所;以地景为主,构造特色景观空间。整个场地分为城、道、场、馆、碑五大块,强调入口广场空间,形成“瓮城”,通过入口前广场将陵区主要道路与烈士陵园的主轴线有机地联系起来。沿着陵园东西主轴线形成长达100多米的缓缓下沉的“甬道”,两边保留大片绿地作为艺术碑林、艺术雕塑预留用地。 谱写雄壮的烈士纪念歌 中心广场南端将增加台阶,以便将中心纪念广场和南部次要道路连续起来,并在此设置一巨型英雄浮雕墙,以呼应北面的英雄纪念碑,并且强化整个陵园的南北轴线,使其成为这条南北轴线的结束点。建筑主轴线与烈士陵园东西向轴线相重合,在纪念馆前矗立一座高10米的大型烈士雕像,成为整个烈士陵园的主要视觉焦点。纪念馆的主要出入口将分开布置,分别设置于纪念馆的南部和北部,使进出纪念馆的人流与观赏纪念馆外墙面浮雕的人流相互分开。另外,扩大了纪念碑前广场,将草坡延续到纪念碑的北面,围合出以纪念碑为中心的悼念广场。强化了此处广场作为连接烈士陵园和北面烈士墓区的过渡和承接空间的意义。整体规划以大地景观为对象,以场所为叙事载体,谱写出一曲雄壮的烈士纪念之歌。 纪念馆地上层高6.5米 据悉,整个工程主要分为入口广场部分、入口广场辅助建筑、入口大门、烈士陵园坡道、中心纪念广场、中心英雄雕塑、烈士纪念馆等多个重要组成部分。 入口广场部分:在入口广场的设计上采用了古代城市中“瓮城”的形式,通过墙体与碑的组合形成一个半开放的空间,完成了由城市道路到园区空间的过渡。 入口广场辅助建筑:在入口广场的两侧设置了辅助用房,提供给各种商业经营使用,同时在辅助用房前设置一定的绿化与景观小品,减少商业运营对陵园氛围产生的影响。 入口大门:入口大门作为陵园序列的前奏,其应符合整个陵园大气雄壮的基调,为后面主要景观区的氛围埋下了伏笔。 烈士陵园坡道:向下渐行的坡道,如同循序渐进,将参观者引向高潮。 中心纪念广场:对中心下层广场,营造出中心纪念场所雄壮的氛围。巨大的尺度,强烈的空间围合,规整的地景元素,简约的形式给人以较强的震撼感。 中心英雄雕塑:英雄雕塑考虑是一组群雕,以长春各个时期烈士形象为素材,形成一组雕塑群,雕塑考虑用铸铜。 烈士纪念馆:纪念馆位于陵园东西向轴线的尽端,地上两层,局部有地下层,总建筑面积5400平方米,地上层高6.5米。纪念馆一层布置有入口两层通高门厅,接着转到两层通高的狭长中庭,经过中庭的坡道上到二层,随后进入序厅、长春英烈展厅等主题展厅,最后到达一个特制的冥思厅,这个冥思厅中将人的情绪进一步调动与沉淀,它也是作为整个展览序列的结尾。展厅构成为几个盒子悬挂在两层通高的大空间中,室内有两层通高的大空间也有狭窄压抑的小空间,通过材质、光线、空间,营造出纪念氛围。整个参观流线因建筑主入口的移动而改变,空间也因此丰富起来,打破传统中轴对称的空间布局。建筑外立面环绕着浮雕墙,整个建筑成为前面纪念雕塑体的背景。 纪念碑前悼念广场:由中心纪念广场经过一个缓缓的相对狭窄的坡道,上升到相对开阔的纪念碑悼念广场,空间上得到了一次缩放。 纪念碑:整体意象为冲出地面的纪念碑,犹如沉埋在地下的纪念大石从大地中冲出来,给人以较强的震撼力。纪念碑的形式别致,有较强的视觉效果。纪念碑强调的是场所的营造,而非纪念碑本身,摒弃了传统纪念碑三段式的做法,将碑与周围空间共同组成纪念性景观。纪念碑本身意义颇为丰富,其具有较强的动势,象征长春英烈辈出,前赴后继。纪念碑表达出“日月经天,江河行池”这样一种浩气长存的精神。 此次专家评议会提出纪念碑的碑身采用从下部向上部,在质感上由粗糙变得光滑,颜色由深变浅,材质由铸铁向不锈钢过渡,象征着向着光明前进。 (文章来源:长春晚报)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