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彭州白鹿镇领报修院在地震中坍塌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彭州“领报修院”,位于距彭州市区23公里的白鹿镇回水村。据《白鹿乡志》和《彭县志》记载,光绪九年(1884年),成都主教杜昂指派了谷布兰到白鹿重修备修院(俗称“下书院”),光绪十一年落成后,取名“无玷书院”。在1895年动工兴建“中修院”,1908年竣工,历时13年,定名“领报书院”(俗称“上书院”)。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中修院改为神哲学院。 5月12日14点28分,四川汶川发生8级强烈地震,与震中汶川接壤的彭州市白鹿镇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彭州领报修院全部坍塌。目击者称,四川汶川大地震当天,只用了数秒,这座老教堂就被摧毁。 由于山体滑坡,道路阻断,5月16日下午通往白鹿镇的道路疏通后,成都市文化局文博工作者冒着余震和山体滑坡的危险前往现场调查,发现建于1905年中西结合砖木结构的领报修院两楼一底四合院前厅和两侧两层厢房,1928年因自然灾害(泥石流)残存礼拜堂以及入口建筑全部被夷为平地,垮塌建筑面积约10000平方米,直接经济损失约5000万元人民币。 目前,彭州市文物部门已分派人员看守领报修院,以待对领报修院进行调查抢救。 彭州市“领报修院”简介 一、领报修院位于彭州市距县城23公里的白鹿镇回水村西北方向1500米,其地理位置于北纬:31°7''23",东经:103°52''58",海拔高度805米,地处深山,三面环山,群峰护卫,是成都境内保存较为完好的天主教教堂建筑。 二、天主教会于18世纪中叶传入四川。彭州自清中叶即为四川极具影响的天主教教区,“领报修院”的修建与兴起正迎合了这一时代潮流,它是四川中世纪天主教成都教区的核心之一,半个多世纪以来,大批天主教徒从这里走向各地,成为培养全川神职人员的重要场所,“领报修院”完整地保留了那个时期的重要历史信息,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三、“领报修院”的建筑风格为中西结合,两楼一底的四合院前厅、两侧两层厢房和礼拜堂,其外部结构为西式,木质花瓶式栏杆,中层用砖砌四瓣梅花栏杆,通天方形砖柱,须弥座柱础,内部装饰豪华典雅、富丽堂皇。整体建筑依山而建,规模宏大,气势恢弘,结构严谨,风格独特,别具一格,实属近现代中西结合的典型建筑。领报修院完整地保留了那个时期的重要历史信息,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四、彭州“领报修院”是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