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地方动态 陕西建筑新闻 查看内容

陕西部分文物在汶川大地震中受损

2008-5-30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493| 评论: 0

摘要:   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特大地震,陕西省较大范围受到影响,部分文物受损。据统计,全省有56处文物保护单位发生灾情,其中国保单位29处、省保单位17处、县保单位10处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坏;308件可移动文物受损 ...
  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特大地震,陕西省较大范围受到影响,部分文物受损。据统计,全省有56处文物保护单位发生灾情,其中国保单位29处、省保单位17处、县保单位10处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坏;308件可移动文物受损,其中珍贵文物41件。目前,全省未发生一起不可移动文物和保护设施完全坍塌现象。

  不可移动文物受损严重的主要是古建类。其中西安大雁塔经勘察外观无明显变化,但塔室内四面及券洞顶部二至七层有粉层裂缝,四至七层塔室有部分粉层成块状脱落。西安钟楼二楼槛窗、槛墙、楼梯斗拱出现裂缝,柱头上部椽子部分有脱离现象。宝鸡岐山县太平寺塔,塔身向东偏北4度方向倾斜,偏离正轴心4度,塔顶偏移1.82米。同时,蓝田的水陆庵、留坝县的张良庙、西乡县的午子观、勉县的武侯墓、泾阳县的崇文塔、周至县的八云塔、韩城的北营庙等不可移动文物也不同程度的受到了损坏。

  可移动文物受损主要表现为移位、脱胶、裂缝、断裂等,陶瓷类较多。其中秦俑博物馆一号坑两件陶俑俑头偏斜;二号坑展柜中的中级军吏俑向右倾斜约5度;三号坑一件陶俑脚踏板、一件陶俑右披膊、一匹马头部及下额部有轻度裂缝,一匹马右前腿从原修复处开裂。宝鸡市陈仓区博物馆由于受震后文物收藏架倾倒,造成200件馆藏文物受损,其中大多数为新石器陶器和汉代陶器。陕西历史博物馆一件汉代绿釉陶灯摔碎,一件魏晋时期陶俑腿摔断,两件唐代陶俑脖子断开,三件陶俑不同程度受损。目前七件受损文物已修复三件。西安碑林博物馆一件碑石地基东侧下陷3度,碑身整体向东倾斜3度、向南倾斜1度。汉阳陵博物馆帝陵外藏坑保护展示厅陶俑的制作工艺专题展柜中一件陶俑摔倒断裂。同时,此次地震还造成汉中、宝鸡、西安、渭南、安康、商洛地区的部分博物馆出现了文物保护设施受损情况。

  省文物局在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采取紧急措施,开展抗震救灾工作。首先安排专人用电话与各市文物局、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等直属单位联系,了解各单位干部职工人身安全、文物受损情况和各开放单位游客人身安全及参观秩序情况,并要求各单位启动应急预案;其次起草并下发了《关于做好我省文物防震救灾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全省文物系统及时开展抗震救灾工作;三是召开了紧急会议研究抗震救灾工作,抽调了文物保护、建筑规划、结构力学等方面的专家学者组成文物防震救灾专家组,分赴灾情相对严重的宝鸡、汉中、西安、渭南等市检查灾情,现场评估灾害损失情况,提出应急措施。同时,为了加强防震期间的馆藏文物的管理工作,5月23日,召开了部分博物馆保管部、陈列部负责人和专家会议,专题交流探讨文物库房、文物陈列等方面在防震中的具体经验和教训。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专家对灾情勘察的结果,下一步将对已损文物分类排队,逐项评估,制定近期与长期修复计划,采取有效措施对受损文物进行抢险维修。对险情较重的建筑暂停对外开放;对屋面出现坍塌的部位采用临时性遮盖,防止雨水对室内木构架、彩画、壁画,塑像等造成损害;对建筑墙体裂缝,地基开裂、下陷的文物,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用仪器观测,取得测量数据,为下一步抢险维修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对重要的、受损严重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通过专家评估,确定危险程度,根据评估情况,上报国家文物局列入抢修计划,安排落实抢险经费。

  “5.12”特大地震,对陕西文物造成了一定的损害。省文物局将把抗震救灾作为今年后半年的重要工作之一,把防震理念贯彻于文物工作之中,科学编制文物保护规划和文物本体保护方案。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