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物局抗震救灾通报(十八)
摘要: 绵阳博物馆中心库房受地震次生灾害威胁 国家文物局紧急部署转移文物 目前,唐家山堰塞湖蓄水位不断上升,按照抗震救灾的统一部署,绵阳市已组织部署了全市紧急疏散方案并已开始实施。地震中幸存的 ...
绵阳博物馆中心库房受地震次生灾害威胁 国家文物局紧急部署转移文物 目前,唐家山堰塞湖蓄水位不断上升,按照抗震救灾的统一部署,绵阳市已组织部署了全市紧急疏散方案并已开始实施。地震中幸存的绵阳博物馆中心库房文物面临次生灾害威胁。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主持召开局长办公会议,紧急研究并部署绵阳博物馆中心库房文物转移工作。 国家文物局就转移四川省绵阳博物馆中心库房文物一事紧急致函四川省人民政府。国家文物局认为,此次地震灾害造成绵阳市文化遗产重大损失,而绵阳市博物馆中心库房在保护可移动文物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该中心所藏5000多件珍贵文物仅1件受损,这批文物弥足珍贵,在次生灾害威胁时,必须安全转移,不容再冒风险、再遭损失。 国家文物局建议四川省人民政府责成绵阳市委、市政府切实负起全部责任,与省文物行政部门密切配合,将绵阳博物馆中心库房文物安全转移工作列入唐家山堰塞湖处置预案,制定紧急转移文物工作方案并认真实施。 国家文物局要求对绵阳博物馆中心库房文物实施转移时,严格按照先珍贵文物、后一般文物的顺序进行,尽全力避免文物受损。据报,四川省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国家文物局的意见,已要求绵阳市委、市政府、绵阳军分区做好文物转移方案。 绵阳市博物馆中心库房是我国西南地区第一个以市级博物馆为依托、馆藏文物环境达标的文物中心库房,是四川省首家“文物银行”,负责对绵阳市各县珍贵文物进行集中代管,弥补了该市文物收藏单位馆藏保管条件差的缺陷,费省效宏。该项目的实施曾得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文物局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现保存文物约25,000件。目前,国家文物局正积极呼吁全国有条件地市借鉴绵阳经验,大力开展馆藏文物保存环境达标及区域性中心库房建设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