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汤山新城,在保护中开发”
城开汤山公馆实景照片 保护与开发之间关系的辩证处理,在中国的新城建设历史上不乏成功的先例,但失败的教训同样存在,一些错误甚至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比如个别城市为求发展拆除古城墙,肢解城市历史,再如有城市“围湖造田”建新城,切断城市生物链。 为什么要重点保护? 为什么保护汤山,是因为千年的古镇、稀缺的温泉以及民国文化的丰富遗存。随着汤山新城的深入开发,在未来几年里,汤山新城有望成为振兴南京东郊的龙头,在全省乃至长三角地区成为连接南北、沟通东西的重要经济节点。温泉养生、休闲娱乐、商务居住、生态景观、人文历史、经济发展的特色日益凸显,一个功能完善、形态丰富的汤山生态旅游休闲新城呼之欲出。这样一个人杰地灵的区域,必须在充分保护其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否则一切的开发都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保护哪些有价值的东西? 首先,当然是温泉。汤山温泉是“中国四大温泉”之首,在长三角区域更是有其独一无二的不可复制性。温泉资源不能进行粗放式的开发,而需要以科技的手段形成循环利用,保护珍贵的资源,否则将是暴殄天物。必须在尊重自然资源原有生态系统的基础之上,根据其特有运行规律对之进行保护性开发,并在开发中达到资源利用和保护的最佳平衡点,最终形成可持续利用的温泉开发模式。 其次,是丰富的文化遗产。以蒋介石温泉别墅为代表的大批民国公馆建筑是汤山地区特有的建筑文化风景,它们的存在使得汤山成为了南京居住文化的一个珍稀读本,必须加以重点保护。 如何“在保护中开发”? 南京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的葛扬教授指出,汤山新城应当“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这一建议得到了汤山、江宁政府和区内地产开发商的高度认可,关键是如何执行。 专家指出,民国建筑,其设计、构造、风格,既体现了近代以来西方建筑风格对中国的影响,又保持了中国民族传统的建筑特色。南京民国建筑可谓参酌古今,兼容中外,融会南北,堪称西风东渐特定历史时期中外建筑艺术的缩影,已成为南京城市形象名片和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民国建筑不应成为孤零零的“历史博物馆”,而是应当成为区域内的一个典型建筑符号,成为汤山新城的一个特征。这就需要在新城建筑规划建设中加强特征性的引导,也需要建设者的步调合一。与此同时,即将开启的各项配套设施建设不能再走“先开发后保护,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在规划之初就应将环保理念落到实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使温泉得以清水长流、细水长流。 实现建筑与自然、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是汤山新城的终极发展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