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南京长江大桥是南京的标志性建筑,在全国也是赫赫有名。当年初建时举行全国范围的桥头堡设计竞赛。这样的一个竞赛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各大高校、各省市的设计院纷纷参与角逐,一共收到100多份桥头堡的设计方案……
 被否决的凯旋门方案
 最后采用的红旗方案
南京长江大桥已经通车46年了,是南京的标志性建筑,在全国也是赫赫有名。南京长江大桥最吸引人们眼球的,无疑是那巍峨矗立的南北桥头堡。人们路过长江大桥,遥遥就可以看到三面红旗的桥头堡…… 据了解,当时一共收到100多份桥头堡的设计方案,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钟训正“红旗”“凯旋门”都被相中。为什么桥头堡选择“三面红旗”方案? 据了解,1958年南京长江大桥就开始桥头堡的设计。最初设计方案大致跟武汉长江大桥差不多,只是大一号,大桥局不满意,于是举行全国范围的桥头堡设计竞赛。这样的一个竞赛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各大高校、各省市的设计院纷纷参与角逐。 当时很多知名院校领导非常重视这件事情,因为关系到学校的荣誉,校领导们决定打破学校教学程序,动员建筑系所有的教师、学生共同设计,先在学校内进行评选,评出的优秀作品再送交铁道部。当时,教师和同学也都憋足了劲,全校共设计了近200个方案,进入初选的有38个。当时全国送交的桥头堡方案,可谓“五花八门”:侧面对称式、侧面不对称式、横跨连接式、封闭与半封闭式以及其他类型。在设计风格上,中式和西式兼有,有中国的亭台楼阁,也有西式的城堡宫殿,令人眼花缭乱。 1960年4月,由中国建筑学会专家组成的设计方案讨论委员会,在南京福昌饭店对全国送交的100多个桥头堡设计方案进行审定,其中南京工学院建筑系师生送交的38个方案,全部都经过建筑大师杨廷宝的亲自审定。最后,全国送交的方案中有3个呈送中央,有2个是钟训正的作品。 这些设计图,有的看上去很现代,有的看上去又很古典。其实,很多方案都挺好的。当时提倡节俭,造长江大桥的经费有限,所以,那些复杂的设计都没有被选上。 最终送审三方案,两方案是“红旗” 当时参评的建筑家很多,北京、上海、武汉等,都是很有名的。钟训正说,最终三个设计方案被选出来,送交中央定夺,其中就包括了“红旗”和“凯旋门”,另外一个则是北京建筑科学院设计的,同样也是“红旗”造型。 两个方案都是“红旗”,那个时候周总理正好到西南边一些国家那边去访问,去开会,于是一边等,一边再加以修改,当初钟训正这个方案是两面红旗,后来结合当时的形势,改成了三面红旗。 当时在北京等了差不多一两个月,但周总理还是没回来,后来他到上海开会,“铁道部长把这些方案拿到上海去,最后说拍板,定了钟训正的那个方案。”钟训正认为,应该是他的“红旗”简洁大气赢了另一“红旗”。 “凯旋门”方案,为什么被弃? “凯旋门”方案,也是送交中央终审的设计方案,同样出自钟训正之手。从图片上看,如果采用这一方案,南京长江大桥的南堡和北堡就是两个大大的凯旋门。这个凯旋门和法国巴黎的凯旋门很像,但也加了若干中式建筑元素。 “西方凯旋门庆祝胜利,我们中国人没做凯旋门,即使做也不能完全按照西方的凯旋门做,要加一点中国的传统的东西。”说及这个方案为啥没被选中,钟训正自己分析,凯旋门规模太大,也太重,而且还有可能会影响交通。 大桥桥头堡差点“夭折” 虽然大桥桥头堡设计方案最终定下了钟训正的“红旗”,但是当时由于国家遭遇三年自然灾害,差点停掉。 “停下一段时间,铁道部发动一些人做了很多方案,比较简陋一些。”钟训正称,那个时候提出的口号,一切都简化,“基本上是没有堡了,没有任何标志性的东西。后来中央不满意,一直到1969年的时候,因为大桥基本完工了,马上就要建桥堡,汇报给中央后,周总理定了还是恢复使用原来的桥头堡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