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胶州湾海底隧道是我国第一批在建海底隧道,在建设及管理上突出体现了新思想、新材料、新技术、新标准,成为我国海底隧道新标杆。经过近三年、共33个月的通车试运营,胶州湾隧道于上周五通过验收正式运营。
 青岛胶州湾隧道
经过近三年、共33个月的通车试运营,胶州湾隧道于上周五通过验收正式运营。青岛市琴岛通卡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已安装琴岛通车载电子标签1.7万个,胶州湾隧道ETC车道日通行量8000多车次,收费系统运营正常,符合国家建设标准。其中,安装了琴岛通车载电子标签的用户使用琴岛通卡可实现4条ETC车道的不停车缴费,同时18条人工收费车道也可使用琴岛通卡进行刷卡缴费。 目前,琴岛通卡应用已覆盖我市市域范围内所有无人和有人公交车、部分出租车,胶州湾海底隧道、轮渡、长途站以及胶南、即墨城乡公交车等领域,按照市政府授权的特许经营领域,琴岛通卡的应用领域还将陆续拓展到地铁、智能化停车场等公共交通领域的支付。 通车两年多,胶州湾隧道经受住各方的质量检验及考验,最后的竣工验收获得了98.06分的高分,综合等级评价为优良。这是一条充满创新精神的隧道。作为胶州湾两岸的海底大通道,青岛胶州湾隧道的建设及管理突出体现了新思想、新材料、新技术、新标准,成为我国海底隧道新标杆,也为我市第二条海底隧道的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回顾青岛百年之旅,当英姿勃发的“凤凰”鼓风而行,却因“青黄不接”的胶州湾,束缚了翅膀时;当轮渡运力有限、速度缓慢,高速公路里程绵长、不堪重负时,当浓雾冰雪等极端天气造成交通停滞时“青黄畅通”议题,严峻地摆在了城市决策者面前。 1984年起,历经10年论证,凝结数十位专家和院士智慧,“南隧北桥”建设方案终在1993年稳稳落地。进入新世纪,湾通道建设全面提速。2003年10月,市政府邀请国内著名隧道、桥梁、城市规划专家,举行了青岛海湾通道专家论证会。2004年10月,市政府举办了市民听证会,社会各界建言献策,2006年1月13日,隧道项目获得国家批准。 20年磨一剑,万事齐备,东风正起。2007年8月,黄海之滨,激情澎湃,礼炮齐鸣,胶州湾隧道正式开工,为解决工程规模大、工期短、施工量大难题,项目部充分增加作业面,最多时达17个,全线4个标段,夜以继日,创造了工程单位造价最低、施工进展最快的纪录。隧道开挖土石方达300万立方米,所用钢材超过4万吨,足够建设6座埃菲尔铁塔。 2011年6月30日,青岛迎来建置120周年纪念日,胶州湾隧道全线通车,这一历史时刻,铭刻在青岛发展史上。 据悉,胶州湾隧道全长7.8公里,其中海底段隧道长约3.95公里,设计为双向六车道,设计车速为80公里/小时。 中国科学院院士说,胶州湾海底隧道是我国第一批在建海底隧道,去年实现通车的厦门翔安隧道为6.8公里。国际上,东京湾海底隧道全长9.5公里,挪威海底隧道长7.9公里,从长度上看,这两条隧道都比胶州湾隧道要长,但他们最宽的只是双向四车道,胶州湾隧道是双向六车道,由此可见,胶州湾隧道在世界同类项目中规模最大。3000名施工人员夜以继日工作,原计划工期47个月,而实际用了46个月就全面竣工。说。 胶州湾海域地质条件特别复杂,包括沧口断裂带在内的几条区域性大断裂带,经多次、多角度活动,形成胶州湾湾口的地质地貌,而断层是隧道建设中的巨大障碍。据统计,胶州湾隧道所经海域,要穿越五个大的断裂带,包括北西方面、北东方面各两条,先后有18条地质断层横架在隧道上方,这些断层之间交叉分割非常复杂。这种地质条件下建隧道,难度可想而知。为克服种种困难,隧道建设采用大量新技术、新工艺。像为破解断裂带难题,加强地质预警力度,在国内首次由业主直接招标,确定第三方地质超前预报单位和第三方监控测量单位,成立地质信息工作小组,实施全程地质预测。进入海域段后,采取施工地质调查、地质雷达、超前探孔等综合手段,预报可能引发事故的不良地段位置,确定岩层分布和含水带、断层破碎地段,通过一系列周密细致预测,终于做到了每掘进1米,即预知前方30米的水文地质情况,掌握了海底“全部秘密”,顺利穿越所有出水断裂带。 创新还体现在工程管理上。采用国际主流“小业主、大社会”进行青岛胶州湾隧道管理,为我国重大基础建设项目多元化投资进行了有益尝试和探索,树立了成功典范。作为施工人员近3000人的重大工程,整个隧道项目管理团队只有21人,却吸引到包括设计、监理、施工在内的近30家“国字号”团队参建,管理水平达到国际标准。 很多技术、工艺属首创,在全世界来说都顶呱呱。自开工到建成通车没发生一起安全事故,管理的科学和精细很了不起。院士评价,青岛胶州湾隧道是我国隧道建设史上是个有里程碑意义的隧道工程,将为蓬莱大连海底隧道、雷州半岛海南岛海底隧道提供丰富的建设经验,也为我国从“隧道大国”向“隧道强国”迈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自2011年6月30日通车后,胶州湾隧道就进入试运营状态,试运营两年多时间里,未发生一起有责投诉事件,未发生涉及管养单位有责的重大交通事故、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经受住了特大暴雨等极端天气的考验。 伴随胶州湾隧道通车,大青岛时代扑面而来。青岛形成了主城区半小时、城市全域1小时、半岛城市群两小时的交通圈,极大提高了区域同城化协调发展水平,展示出青岛全面建立海湾型城市经济与布局的新结构,建立以高端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为主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成为名副其实吸引人流、物流和商流的海滨城市,形成更加适宜居住、创业与发展的新环境。 对于青岛主城区而言,胶州湾隧道为其提供了有效的城市外延,将使青岛主城区集聚多年的各种生产要素和能量,有了更广阔的释放空间,市区在人流、物流、信息流方面的内部循环,从此会迅速释放出来。 对于西海岸,胶州湾隧道的作用将更加明显。从30年前创立到今天,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产业形成了强大的聚合力,其基础设施、公共职能、产业布局、文化积淀都达到了一定程度,具备了发展的内在动力。胶州湾隧道的开通,则提供了外部的机遇支撑,如今,西海岸早已进入了发展快车道。 胶州湾隧道大事记: ■2005年4月5日青岛市规划局确定建设胶州湾隧道的选址。 ■2005年9月2日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签发《关于青岛胶州湾湾口海底隧道工程项目(申请报告)的核准评估报告》。 ■2005年9月19日青岛市政府确定青岛国信实业有限公司为青岛胶州湾隧道工程项目法人,确定青岛胶州湾隧道经营期限为25年。 ■2006年1月18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核准青岛胶州湾隧道工程项目。 ■2006年4月25日青岛胶州湾隧道海域地质勘察工作在团岛和薛家岛两端海域同时开钻。 ■2006年12月27日青岛胶州湾隧道开工典礼在薛家岛端举行。 ■2007年8月22日青岛国信实业有限公司与施工监理、土建单位正式签定合同,并下达薛家岛端主体工程开工令。 ■2008年6月25日举行青岛胶州湾隧道团岛端工程开工典礼。 ■2008年12月29日青岛国信胶州湾交通有限公司正式注册。 ■2009年5月1920日邀请孙钧、梁文灏、周丰峻院士等专家召开《青岛胶州湾隧道工程穿越不良地质注浆堵水加固技术研讨会》,专家认为注浆施工方案、参数、材料选择是安全、合理、可行、经济的,堵水效果达到设计要求,标志胶州湾隧道F4-4断层注浆获得成功。 ■2009年7月7日青岛市政府批准海底隧道工程的项目法人由青岛国信实业有限公司变更为青岛国信胶州湾交通有限公司。 ■2009年12月18日青岛胶州湾服务隧道实现全线顺利贯通。 ■2010年4月28日青岛胶州湾隧道全线贯通。 ■2011年6月6日青岛胶州湾隧道收费岛土建施工结束,标志着整个隧道土建施工全部完成。 ■2011年6月20日青岛胶州湾隧道通过交工验收。 ■2011年6月30日青岛胶州湾隧道正式通车。 ■2012年11月1日青岛胶州湾隧道通行费下调。 ■2014年4月18日青岛胶州湾隧道通过最后的竣工验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