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交4号线董家渡"原位修复"实现贯通
“将断了的血管重新连起来”,在破损隧道的基础上在原有位置修复隧道。历经四年,轨交4号线董家渡段日前完成修复。据悉,修复工程攻克了七大工程难点,创造六项国内新纪录,于日前实现全线贯通并通过了专家组的验收。 记者昨天在现场看到,修复段隧道内轨道铺轨已经完成,进入地铁运营调试阶段。与此同时,上海首座由站台直达站台的换乘车站———4、8号线西藏南路站也已进入施工收尾阶段。 新老隧道对接成“景观” 昨天记者在深约40米的修复隧道内看到,与原有完好的圆形隧道不同,修复隧道成长方形,高8米,单个隧道宽6到7米,与圆形隧道相比,感觉更加宽敞。隧道内的铺轨也已完成,隧道壁上的信号线路也已经布设完毕,施工人员正在检查线路并进行现场调试。 据悉,长约290米的修复隧道两端分别与原有隧道对接,在对接处长 修复方案论证历时一年 从董家渡段发生透水涌沙事故到完成修复,建设者们整整奋斗了4年,仅修复方案的论证就历时了一年,最终采用“原位修复”。 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副经理朱卫杰工程师形象地将“原位修复”比喻为“将断了的血管重新连起来”,即在清理破损隧道的基础上在原有位置主要使用明挖修复隧道,交替使用垂直冰冻和水平冰冻技术,最终使原有完好隧道和修复隧道实现对接。 记者了解到,世界地铁建设史上也曾发生过类似的隧道损毁事故,但大多采用了施工难度较小的“改线修复”,董家渡修复工程的成功,可以说是创造了国际地铁隧道施工领域的奇迹。 西藏南路站一分钟换乘 记者随后乘坐工程车来到西藏南路站,年底前伴随着4、8号线的通车,这里将成为上海首座由站台直达站台的换乘车站。记者看到,地下总共三层的车站施工已进入尾声,自动扶梯、进出闸机的安放和墙面的装饰基本完成。西藏南路站地下一层为宽敞的八角站厅,设有自动售票机和服务台,地下二层和三层分别为8号线和4号线的站台。站厅层有自动扶梯分别直达两条线路的站台,两条线路的站台间也有楼梯相连,分别用两条线路的标志色———蓝色和紫罗兰色作为指引。乘客在此换乘的步行时间不超过一分钟,充分体现了方便快捷且人性化的设计理念。 ●攻克七大难点 ●65米超深地下连续墙施工对接头形式、反力箱起拔等关键施工工艺进行研发,并引进280吨吊车和德国利渤海尔成槽机施工,顺利完成157幅超深地下连续墙,创造了国内软土最深地下连续墙施工纪录。 ●38m超深地下障碍物清理引进世界上最大的深层障碍物清除全回转钻机,对地下深处的破损管片、钢筋等完成186孔清障,创造了在富含地下障碍物的超深地层清障的国内新纪录。 ●50米复杂地层中超深地基加固完全立足国产设备,自主研发并实施2m直径旋喷桩,创造目前上海深度最深、直径最大旋喷桩施工纪录。 ●41m超深基坑开挖充分运用“时空效应”理论,采取分层与分块相结合的开挖方式,在相当于14层楼高度的基坑内设置9~10道钢筋混凝土支撑,创造了国内软土地层基坑开挖新纪录。 ●43m超深承压水降水采用三维渗流模拟计算确定降水方案,创造了国内软土地层超深承压水降水深度之最。 ●7.8米大断面冻结暗挖工程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创造了国内市政工程中最大断面冻结暗挖施工新纪录。 ●30m深度压力等级隧道内抽水清理采用常压法抽水并预留气压施工接口,创造了在破损隧道中安全抽水的新纪录。 【新闻背景】 2003年7月1日,轨道交通4号线浦东南路站至南浦大桥站区间的中间风井位置因联络通道冻结壁出现缺口发生透水涌沙事故,造成2005年12月31日4号线通车时只能以“C字形”运营。2007年9月,四号线董家渡段完成修复,并进行通车调试。预计年底,4号线将实现真正的环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