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人物 行业领袖 查看内容

建筑师 祁斌的一二三

2011-5-30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843| 评论: 0

简介:我就想,把兵马俑博物馆放在这坑水的下面?为什么不呢? 一个博物馆 你绝对想不到祁斌把徐州汉文化艺术馆的兵马俑博物馆放在了水下,这多少和贝聿铭大师的卢浮宫有异曲同工之妙。其实没怎么想,那里曾经 ...

“我就想,把兵马俑博物馆放在这坑水的下面?为什么不呢?”

一个博物馆

你绝对想不到祁斌把徐州汉文化艺术馆的兵马俑博物馆放在了水下,这多少和贝聿铭大师的卢浮宫有异曲同工之妙。“其实没怎么想,那里曾经是一个汉墓发掘地,文物都取走了,留下一个坑,久而久之自然地有了蓄水。我就想,把兵马俑博物馆放在这坑水的下面?为什么不呢?”

建筑师祁斌

1985年,徐州狮子山下有个砖厂,工人取土时无意中发现了汉代墓群,发现了大量精美的汉代兵马俑,文物被相关部门保护了起来。时隔二十年后,当地政府决定在这个区域建设一个汉文化景区。祁斌主持整个园区的规划,策划了在园区新建汉文化艺术馆和兵马俑博物馆。如何通过设计更能体现汉博大的文化,祁斌平时所做的一些功课派上了用场——他爱好读历史、文化类的书籍。那么仔细寻求线索,然后沿着线索再探寻下去。“当时那地方已经是一个有水的洼地了。”祁斌心一动,于是一条栈桥迤逦伸向一泓清水,旁守候着一个有传统特则的大屋顶,沿阶梯下行,豁然开朗——一个展示历史烟云的大厅在即,它就是位于水下的兵马俑博物馆。这是个有意思的创意,祁斌让观者在原址参观远古出土的兵马俑,犹如重回历史,身临其境。

建筑师祁斌作品

李可染艺术馆是祁斌在徐州的另一个文化类建筑作品,出生于徐州的李可染先生在艺术上的成就足可粲然徐州地区,祁斌在他的艺术馆的设计中,加入了自己对这位艺术大师的敬仰之情。“汉文化艺术馆代表了徐州悠久历史中最为璀璨的汉代文化艺术,而李可染艺术馆则是中国近代国画艺术的一个高峰,能够为这两个馆做设计我感到很荣幸。”

“我们场馆建设的目的就是在方方面面让来自世界各国的人们感觉到——这里正在举行世界的盛会,这里是北京。”

两座奥运场馆

祁斌经历了整个北京射击馆的长时间的设计过程。2001年年底,开始了整个园区规划竞赛,包括北京射击馆、飞碟靶场以及配套的训练设施,这是第一个为2008北京奥运建设规划的场馆园区。2003年中标射击馆,2004年中标飞碟靶场,两个奥运比赛场馆都于2007年全部竣工,其中北京射击馆还是第一个竣工交付使用的奥运场馆,也许还是产生2008第一枚奥运金牌的地方。整个过程祁斌说起来如数家珍。自场馆开建后,时常要盯在现场,以应不测之变。“奥运工程是建筑师全过程负责项目,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这种漫长除了技术层面之外,还充分考验一个人的耐性、对复杂问题的协调处理能力,

尽管北京射击馆竣工已毕,但设计者们并没有闲下来,测试赛时需要设计人员守在现场,随时处理通过比赛检验出的问题,哪怕是非常细微的问题,体现“精益求精”。 “奥运回头看”再一次检验已经完工验收的奥运场馆质量,使得奥运会设施硬件方面得到强有力保障。“射击馆从2003年开始竞赛,2004年开工,2007年竣工,历经多年,按期交工不是目标,要通过一年的磨合期,把场馆调整到最好状态应迎接奥运的大考。”

奥运工程主管部门很多,时间紧,在投资方面要严加控制,粗粮细作,把这些方方面面的难题协调好对建筑师团队是个考验,既要体现设计者的想法,又要满足业主方方面面的要求,对建筑师来说是个综合考验。“作为建筑师,首先必须满足使用者的使用需求,我尊重他们的意愿。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前提下,建筑师对项目品质有自己的控制要求”

建筑师祁斌作品

作为一个有追求的建筑师,祁斌和很多建筑师一样,试图通过自己的建筑实践寻找中国建筑文化的出路:一方面必须面对飞速发展时代和世界潮流,要让中国建筑往前走。两一方面,对于中国文化传统要有足够的尊重,通过自己的作品展现中国的本土文化特色是这一代建筑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祁斌在北京射击馆设计中,时常思考的问题就是怎么样充分体现中国特色。“奥运是全世界的盛会,已经不仅仅是一次体育赛事,正逐渐成为多层次文化交流的载体。在建筑方面,我们应该展现世人一批具有世界水准的、现代化的场馆,还应当把我们自己文化的一些特质性的东西表达出来。北京射击馆和飞碟靶场从一开始就立意于:它是世界的,更是中国的。通过审美层面以及空间、材料、工艺、色彩等方方面面实际层面的处理,传达给来自世界各国的人们这样一个信息——这是在北京举办的世界盛会”。

“人有三种境界: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三种辨证

祁斌在清华研习建筑多年,毕业后一直留在清华从事建筑设计工作,从1996年工作开始,没离开过清华。其间,由于清华与日本一家著名建筑设计事务所合作的关系,往返中日之间两三年。目前,祁斌是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创作一所的所长,带领着一个精兵强将的团队,是全院的建筑创作的主力。

作为学术带头人,领衔建筑师,人生价值观是祁斌成就事业的关键所在。“《论语》第一句话,其实道出了人生价值的三种境界:‘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我理解为,有知识有抱负,又有机会让你实践抱负,是人生最大幸福;‘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如果没有机会实践自己的抱负,但有志同道合者能够理解自己,也算人生幸福;‘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理想,有抱负,没有机会实践,但不放弃自我追求的,算是人生追求的极致,古人讲这就是君子。当然,每个人不必刻意追求这样的君子境界,但至少有这样的精神境界,要有所追求。我一贯的生活态度是快乐工作、快乐生活。”

建筑师祁斌作品

做到快乐地工作、快乐地生活是祁斌平时工作的信条,也是他保持良好工作状态的原因。现在的中国在世界面前是个“大工地”,“用力太猛,火气太重”是祁斌对当下一些过分追求形式建筑的评价。在谈到成才道路问题时,祁斌认为“人生的经历、社会的阅历以及设计之外的知识,往往是建筑师很重要的积累,判断方向的能力对于建筑师来讲往往高于一般技巧的高低,正所谓功夫在画外。”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