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应加大社会责任投入
2011年8月7日,在《中信地产社会责任报告(2007-2010)》发布会上,中信地产副总裁宋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透露,下半年要进一步加大保障房的建设力度。宋巍指出,“上半年经济形势不好,作为央企,会顺应形势,顺着国家政策走,如果有合适的地块,中信会建更多的保障房,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前,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公布的一项课题报告显示,2010年房地产企业参建保障房的整体情况并不乐观。这份《中国房地产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研究报告》以100家较好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为重点样本进行深入研究,透视当前房企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 报告指出,在100家较好履行社会责任的房地产企业中,仅有30家在2007年至2010年间参与了保障房建设。另外,从整体上看,上市房企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表现要明显优于非上市企业。房企对于诚信经营和维护消费者关系普遍重视,而对环保和社会贡献等与自身经济利益不大的环节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这份报告显示,尽管目前多数房企都提出了明确的社会责任目标,但具体实践情况并不乐观,只有22家企业设立了明确的社会责任管理机构,42家企业发布了独立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曾经一度,开发商们背负着沉重的道德枷锁,并被贴上“伪善”的标签,整体社会形象不好。许多企业已力图改变这一形象。“商人们被推到了底线边缘。民营企业界应该达成一个共识,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者、推动者和受益者,应该重新制定出我们的经营发展道德标准,并严格遵守。”中坤集团董事长黄怒波指出。 客观地说,房企并非都远离社会责任,去年的慈善排行榜,前10名捐款最多的还是开发商,但这个群体还是免不了被骂,认为是作秀。包括央企在内的国企曾是各类社会公益活动的主体,但央企的低调则总是让它们落在普通民众的关注视野之外,因而被认为是缺失。 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还曾因为高价拿地饱受舆论指责。“为了不拿地王,有时不得不刻意回避公开土地拍卖。”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央企高层告诉记者。但宋巍认为,从企业经营的角度来看,央企有责任使国有资产实现资产保值和增值。“作为央企,我们赚的每一分钱都是国家和人民的,央企也一直在努力承担社会责任,在回报股东,回报国家的同时,投入民生。”宋巍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