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业还有投资吸引力吗?
很显然,在过去十年里,房地产业是最具有吸引力的行业之一,其特点表现为“三高”:一是高增长性,行业的年均增长率在20%-30%之间,不少企业的年均增长速度达到50%,造就了不少巨无霸房企;二是高利润率,投资收益率一般在20%-30%之间,有的甚至超过六成,房地产富豪占据全国百富排行榜半壁江山;三是高风险性。房企自有资金比例低而负债率很高,大多数负债70%以上,容易受金融调控影响。 随着中央和地方推出“限购”和“加大保障性住房”为主要内容的新调控政策,房地产行业的未来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业内的一些人和有心进入这一行的人开始担心:今后的房地产业还具有投资吸引力吗? 企业战略大师、美国哈佛大学迈克尔·波特教授有一个着名的“五力模型”(即新进入者、供应商、顾客、同行竞争者、替代品五个方面作用力),用于分析行业的竞争程度和某行业对投资者的吸引力。根据这一模型,房地产业竞争性和投资吸引力分析如下: 1、同行竞争不厉害。表现为行业集中度低(例如万科在全国的市场份额也不过只占3%左右)、区域性强、产品差异性大、成本差异也大。因此,多家大型开发商“扎堆”在同一个城市、同一个区域板块,不但没有出现竞相压价,反而是互相促进,出现“群狼效应”。 2、进入门槛高、新进入者威胁小。一级土地招、拍、挂的供地模式加上定向拍地,垒起了一道道很高的门槛,使得新进入者很难直接进入到一级开发,即使能进入,大多数也只能选择在二、三线城市“练摊”。 3、土地、建筑、装修、材料等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弱。而讨价还价能力比较强的“供应商”应该算是银行,基本上控制着向房企贷款的主动权。虽然目前限贷和提高利率可以说打在了七寸上,但他行企业如果选择这个时候进入地产,一般都是实力雄厚、资本金充足的企业,不会太多担心融资问题。 4、顾客讨价还价能力更弱。限购政策虽然分隔掉一大半的顾客数量,改善需求和投资需求受到了明显压制,但是,现在和将来一段时间里,在中心城区,依然是求大于供,一房难求,房价依然看涨。 5、住房基本上是没有替代品的。虽然有小产权房和保障性住房,但在目前的政策背景下,这两种性质的房产由于不可自由上市,人群限制等,不可能真正威胁到商品房。 因此,对房地产业新进入的开发者来说,如果能挺过金融这一关,依然有较大机会可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