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暗中“救市” 调控不力房产税或出台
国十条新政出台已经月余,数据显示,虽然一线城市及重点二线城市成交量下跌,但房价依然高企,未有整体性松动。恒大8.5折以及万科(000002,股吧)降价,在人们看来更像是一个噱头。 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新政,似乎并未达到应有的效果。这背后,地方政府的执行力度和作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深圳、广州两地细则被认为太过温柔,上海细则迟迟未能出台;其余二线城市并未对最具杀伤力的“限购令”做出规定;而北京细则虽然严厉,但很多可操作性并不强,导致新政流于文件及形式。 多个地方政府暗中“救市”? 纵观当前各地出台的调控新政细则,北京可能是严厉的。 在国务院房产地调控新政出台后不久,北京就积极响应,出台了“京版十二条”,里面涉及“每户家庭仅限新购一套住宅”这样的新规。 但有业内人士认为,其中的一房一价等新规,事实上可操作性并不强,对房价的影响也极其有限。 此外,北京还通过提高土地市场商品房出让的底价,来维持地价的高位,如近期出让的房山长阳地块,底价与去年房山地王基本持平,而从表面来看,地价的溢价率大幅下降了。 在新房市场,北京市还流传通过“不给高端房发放预售证”来做低全市整体成交均价,5月份,仅有太阳公元一个高端项目获得预售证。 5月6日公布的“深十三条”与“京十二条”相比,对楼市的调控力度显得比较温和。 世联地产(002285,股吧)研究部认为,或许是深圳认为“新国十条”对当前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已经到位,一直以来深圳房地产市场都存在巨大的需求,如果调控过度,极有可能导致后期供给的压缩或房价的报复性反弹,难免有些“投鼠忌器”。 从“京十二条”和“深十三条”之间所呈现出的阶梯性,以及上海、广州等城市新政细则出台的“滞后”来看,可见地方政府的“观望情绪”,以及倾向于最大限度地利用中央政府的鼓励性政策,而最低限度地遵守中央政府的限制性政策。世联地产研究部因此认为,对于地方新政细则的调控力度,不能过于乐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