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生态建筑 查看内容

构建既有建筑的绿色生态链

2013-8-27 21:43|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604| 评论: 0

摘要:   在我国,建筑能耗的比例占全社会能耗的30%,与工业耗能、交通耗能并称我国三大能耗大户,且随着建筑面积的增加,人们对居住环境要求的提高,建筑能耗刚性需求的上升趋势难以扭转,成为我国节能减排中迫切需要解 ...

  在我国,建筑能耗的比例占全社会能耗的30%,与工业耗能、交通耗能并称我国三大“能耗大户”,且随着建筑面积的增加,人们对居住环境要求的提高,建筑能耗刚性需求的上升趋势难以扭转,成为我国节能减排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城市中,构成能源消耗大军的不仅仅是每天拔地而起的新建筑,更多的是林立于城市中的既有建筑。因而,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成为建筑行业进行能耗减负的重头戏。

  目前,全国多个省市正纷纷展开既有建筑改造的部署工作。哈尔滨将在2010年计划完成既有建筑节能综合改造200万平方米;乌鲁木齐将在今年计划完成250万平方米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天津也将在今年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供热计量试点,以大板楼节能改造为重点,计划完成30万平方米、6000户的改造任务;而陕西在去年收获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累计达167万平方米,年节能能力达8020吨标准煤的节能成果之后,也对今年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作了部署。全国范围内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提高了建筑的能效利用率,降低了碳排放,改善了室内环境居住质量,成为拉动内需的一条重要绿色通道。

  既有建筑——建筑绿色革命的主力军

  近年来,在节能减排、低碳等观念的提倡下,节能标准在新建筑中得到了广泛推广。据统计,我国新建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在设计阶段从2005年的53%增长到了2009年的99%,在施工阶段从21%上升到了90%。许多绿色新建筑在创新科技节能技术的打造下成为城市中的“绿色地标”,而在上海世博会上,更充分开发太阳能技术,采用清洁能源,应用节能设备,使得这些世博建筑以节能环保的面容展现于世人眼前,充分体现了以绿色让城市生活更美好的理念。

  尽管新建筑的节能绿色化在我国的推广已初显成效,但绿色建筑的重点难点还在于我国目前既有的400亿平方米建筑的节能改造中。在我国既有建筑中,95%都是高耗能建筑。以上海为例,上海现有各类既有建筑5亿多平方米,既有居住建筑3亿多平方米,占60%左右;既有公共建筑约有2亿多平方米,其中公共楼、商场、宾馆以及综合楼所占比例达到了70%,这些都是耗能大户。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建筑采暖、空调、通风、照明以及装饰建材生产制造等诸多方面都有能耗参与,造成大量的碳排放。在建筑耗能构成中,采暖耗能占据了第一位,而我国单位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候条件相近的发达国家的2至3倍。因而,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迫在眉睫。相比新建筑,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节能潜力更大,取得效果更快,因此从既有建筑入手是启动绿色建筑之路的方向。

  政策支持是启动建筑绿色的升级支点

  在推动绿色建筑的过程中,建立起政府、开发商、物业管理公司、设备供应商的多方推动的合作链,调动起各方的积极性,紧密地配合,将政策扶持、降低成本、推广创新技术的应用等实践到位,才能使得建筑行业的绿色革命能够顺利进行取得成效。

  据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徐强介绍,“目前在上海,政府对于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主要是通过用能行为的约束,树立用能的定额、标杆,来促使业主自愿进行用能改造。通过用能的统计、审计,行业的管理,来推进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而政府在进行节能改造的引导之外,完善行业标准的制定,以及进行财政和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也是建筑行业实现节能改造的重要推力。从英美等绿色建筑推行较为成功的发达国家经验来看,在绿色建筑的起步阶段,政府的推动和扶持是引导市场绿色之路的重要手段。以美国为例,其绿色建筑相关产品的推广首先是从政府办公楼和公共建筑项目开始的,政府的积极支持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推动作用。此外,英美等国政府为支持绿色建筑,纷纷为本国绿色建筑的评估和实践提供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政策,减少开发商和住户的额外支出,促使绿色建筑被社会广泛关注和认可。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