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城市建设 查看内容

自主创新铸就芜湖灵魂:探寻芜湖发展源动力

2013-8-27 20:56|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772| 评论: 0

摘要:   无沿海沿边、毗邻特大型中心城市的地理优势,无能源、矿产的资源优势,无经济特区、保税区等的政策优势。在几乎没有任何特殊优势的情况下,芜湖却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后发优势,实现了快速发展和崛起。   说到 ...

  无沿海沿边、毗邻特大型中心城市的地理优势,无能源、矿产的资源优势,无经济特区、保税区等的政策优势。在几乎没有任何特殊优势的情况下,芜湖却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后发优势,实现了快速发展和崛起。

  说到底,芜湖发展的鲜明特征,就是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形成了“开放、创新、争先”的城市精神,铸就了“崇尚创新、宽容失败、支持冒险、鼓励冒尖”的城市灵魂。在跨越发展的历程中,芜湖始终活力迸发、激情满溢、辉耀皖江。

  创新文化一脉相承

  芜湖是一座饱含徽文化灵秀之气的美丽江城,有“云开看树色,江静听潮声”之美誉,古代的芜湖就曾是商贾云集的“长江巨埠、皖之中坚”。因水,芜湖成为长江巨埠,开放潮汐洗礼数百年;因水,徽商樯帆云集,兴盛数百年。水一样热情,水一样包容,水一样海纳百川,多元文化在此水乳交融,四海过客在此创新创业,徽商精神在此浸染弘扬。

  创新基因在芜湖源远流长,犹如一粒种子深埋在这片沃土中。芜湖最早的工业是发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铜铁冶炼。作为沿江港口城市,长期以来,芜湖还是多种文学艺术和宗教文化的汇集地。到了北宋,铜铁冶炼业和文化艺术奇迹般地融合在一起,诞生了以锤为笔、以铁为墨、以砧为纸、锻铁为画、工艺精湛、技艺高超的芜湖铁画,这朵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园中的奇葩奠定了创新文化在芜湖发展的最初基因。

  改革开放以来,芜湖人的文化创新意识表现十分具有前瞻性、突破性。最早实行文化创新的是以“傻子瓜子”为代表的市民求富文化,开创了芜湖人“家家都办小作坊,人人都当小老板”的潮流。与此同时,1985年,芜湖的农民自办了全国第一家农民主题公园——汀堂公园,这不仅造就了发展主题公园成为芜湖城市景观的决策思路,也开启了农民文化创新的篇章。

  然而,农民文化创新的生命力最重要的贡献就是诞生了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奇瑞。奇瑞,是芜湖当之无愧的名片,也是芜湖创新发展的真实写照,她的诞生跟农民有不解之缘。早在1997年,郊区种菜的十几个菜农们琢磨着怎样融入城市发展,最初的打算是在城市里用一个铁皮子,装上几个小轱辘制造号称“通宝”的农民汽车。

  黄土文化和城市工业化的创新嫁接没想到带来的是令人瞠目的经济效益。

  农民意识的创新也让芜湖的决策者深受启发。当时,芜湖市党政代表团在英国考察无意中听到一个汽车厂打算淘汰一个落后的生产线,“十几个农民一年敲敲打打就能赚上一个多亿,倘若我们引进一条汽车生产线,这会是什么概念?”很快,借鉴英国技术产出的奇瑞汽车震惊了市场,震惊了国内。然而,这种自主创新意识伴随着奇瑞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十多年艰辛探索和发展历程中。

  解放思想杀出血路

  在改革开放10多年之后,芜湖开始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进入了加速发展的时期。伴随着新的一轮城市化,芜湖人开始把思想解放的触角深入到文化创新中去,努力构建具有特色的价值体系,打造先进文化优势,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2002年,在全市上下进行解放思想的大讨论中,“如何看待神秘的温州人”、“比对爱拼才会赢的温州人和小富即安的芜湖人”等等有关芜湖现象、芜湖精神的探讨成为人们街谈巷议和茶余饭后的谈资。直到2006年,思想大讨论主题已经演变为“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允许冒进”。这是芜湖人第一次为创新精神而呐喊,也踏上重新审视城市精神的道路。

  2008年,芜湖超前谋划,以超前的意识和创新的思路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在省里率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优化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安排财政资金2.9亿元,鼓励中小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以一号文件的形式出台了《关于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若干意见》及28项配套措施,安排财政资金4.8亿元,推动企业提高研发能力。一瞬间,自主创新的字眼犹如雨后春笋般闯入人们视线,成为城市精神的核心代表。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