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十年磨一剑 西北第一城
鄂尔多斯,这片弹奏马头琴的热土,正在上演一出经济飞奔的神话。 GDP总量超越西安成为西北第一,人均GDP超过香港成为全国第一,拥有令世人羡慕的“羊、煤、土、气”等丰富资源……鄂尔多斯总是以各种理由吸引着国人的眼球。鄂尔多斯政协副主席赵慧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鄂尔多斯不仅仅是一个经济现象,更是一个发展现象。 8月29日,是鄂尔多斯撤盟设市十周年的日子。10年前,鄂尔多斯还是内蒙古经济总量倒数第二的城市。十年后,鄂尔多斯一跃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下一个十年,鄂尔多斯将驶向何方?能否成为继香港、深圳、上海浦东之后,下一个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样本? “羊煤土气”铸神话 新世纪伊始,中国经济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对能源的需求也史无前例的迫切,沉睡在鄂尔多斯沙漠和荒滩下的煤炭资源,借机360度大翻身,需求量、市场价格急剧攀升。从2002年开始,国内煤炭价格从最初的每吨几十元涨到了二三百元,最高时甚至超过400元,而鄂尔多斯的煤炭因易采、质优而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之前,鄂尔多斯人求着外地人来买煤,如今,来鄂尔多斯运煤的车辆已排成长龙。”赵慧如是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随着巨大的财富从地下滚滚而出,鄂尔多斯的财富迅速积累。2005年,鄂尔多斯煤炭年产量超越多年稳居全国产煤冠军的山西省大同市,成为全国产煤第一大市。而“十一五”期间,鄂尔多斯地区生产总值相继跨越1000亿元、2000亿元大关,2010年达到2643亿元,5年累计创造地区生产总值8490亿元,是“十五”期间的5.2倍,年均增长23.4%;人均GDP由4600美元增加到20800美元;2010年财政收入为538亿元,五年累计完成1515.7亿元,是“十五”期间的7.4倍,年均增长42%。综合经济实力进入全国地级市前20位。 鄂尔多斯人均GDP20800美元,是全国人均的4.8倍,更是超过香港成为全国第一;538亿元,意味着鄂尔多斯的财政收入相当于北京市的1/4,而整个鄂尔多斯的人口仅160万人。 据了解,鄂尔多斯全市国土面积为8.7万平方公里,其中含煤面积达70%。煤炭探明储量1676亿吨,约占全国的1/6,预测远景储量1万亿吨。 鄂尔多斯的煤炭不仅量大、而且质优,并且大多还是浅层煤。鄂尔多斯民间普遍流传一种说法,按照现在的开采速度,鄂尔多斯的煤炭可以再挖700年。而按照目前近5亿吨的年开采量,鄂尔多斯每年因煤炭新增的财富即可达到2250亿元。 煤炭之外,鄂尔多斯还盛产羊绒、各种矿石、天然气,并且具备丰富的风能及太阳能,是个不折不扣的资源富集区。 据鄂尔多斯市对外经济协作局的文件显示,鄂尔多斯的资源可以用“羊、煤、土、气、风光好”来概括。羊绒的年产量为1700吨,约占中国的1/3、世界的1/4。鄂尔多斯还有丰富的矿石资源,拥有我国最大的世界级整装气田—苏里格气田。以及约占全国探明储量的1/3的天然气资源,全市天然气探明储量9929亿立方米,还有非常适合建立特大型风场、实施光伏太阳能发电项目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 市政建设突飞猛进 依靠资源致富之时,鄂尔多斯的生态、交通、新城、文化建设“全面开花”。 一直以来,鄂尔多斯以沙漠中的绿洲自居,绿洲代表沙漠之中的繁华。事实上,鄂尔多斯的城市建设也越来越繁华。2000年,鄂尔多斯全市植被覆盖率仍不足30%。在“十一五”期间,建成生态自然恢复区2.13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和植被覆盖率分别提高到23%、75%。“连年的"绿化",让鄂尔多斯的气候发生了诸多变化,沙尘暴几乎没有了,雨水也变多了,比起周边城市,鄂尔多斯夏天的温度要低几摄氏度,冬天要高几摄氏度。”鄂尔多斯当地一位官员如是向时代周报记者感叹。 与此同时,鄂尔多斯城市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东胜区城区面积不断扩大,旧城改造协调推进,康巴什新区拔地而起并逐渐与阿镇呈现一体化发展态势。“十一五”期间,全市城镇建成区面积由138平方公里拓展到243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70%,较“十五”末提高15.6个百分点。 按照“建设百年鄂尔多斯、打造百万人口城市”的目标和定位,“十一五”期间,鄂尔多斯累计完成旧城拆迁765.4万平方米,拆迁户数达51772户,新建各类建筑面积6500万平方米。 2003年6月,鄂尔多斯市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市人民政府驻地迁址康巴什新区的决议,从此拉开了康巴什新区城市建设的帷幕。当时,康巴什新区规划人口到2020年达到30万人,规划城区面积32.23平方公里。 实质性建设始于2004年,历经“十一五”期间,在原来只有1400余人的荒漠上,一座新城已经矗立起来,城区面积已经达标,达到32平方公里,但在人口方面,依然只有3万人。随即引发了媒体的“鬼城”之辩,然而鄂尔多斯人却不以为然,甚至认为这样的“超前”规划是应该的。 “超前也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超前是为后来的发展做足准备。”上述官员向时代周报记者分析,上世纪50年代,苏联人为包头设计了一市三区的建设规划,区与区之间距离有50公里,当时人们怨声载道,嫌交通不便。但今天三个区已经连接在了一起,包头市发展空间也十分广阔,不用为发展用地发愁。 城区之外,鄂尔多斯市的交通建设也突飞猛进。“十一五”期间,新增高等级公路800公里,公路通车总里程1.7万公里;新增铁路911公里,铁路运营总里程1208公里;而鄂尔多斯机场建成投用,让鄂尔多斯立体化交通体系基本形成。 每16人就有1个千万富翁 与大多数中国其他地区不同的是,鄂尔多斯不但创造巨大的财富,而且财富得以分配到大多数人手中,可谓“藏富于民”。 据今年6月住建部与高和投资发布《中国民间资本投资调研报告》称,保守估计鄂尔多斯拥有资产过亿的富豪人数不下7000人。而除了亿万富翁,鄂尔多斯资产上千万的人至少有10万人,可鄂尔多斯市区人口不过60万人,加上各旗县总人数约为160万人。也就是说,当地每228个人中就有1个亿万富翁;每16个人就有1个千万富翁。 众所周知,煤炭行业是鄂尔多斯“生产”富翁的“大本营”。不同于国内其他能源基地以国企为主的局面,鄂尔多斯的煤炭企业有很多是民营资本。除了中国神华(601088,股吧)、中煤集团两家国有企业外,鄂尔多斯曾存在过1000多家民营煤矿,而如今依然有200多家民营煤矿,其中的一些民营煤矿已经上市,规模可与国有煤矿相媲美。 “煤炭之外,大规模城市改造带来的拆迁补偿,是鄂尔多斯造富运动的另一源头。”高和投资董事长苏鑫如是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事实上,受益于高额的财政收入,鄂尔多斯政府对拆迁补偿一向慷慨。 “十一五”期间,大量的鄂尔多斯人因此成为“百万元户”。此外,鄂尔多斯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地方,部分地区,每户牧民的耕地加草场,动辄可以达到四五百亩,甚至上千亩。很多人因此获得上千万元的安置费。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