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地方动态 河南建筑新闻 查看内容

河南新乡:加快城市建设 提速经济发展

2013-8-27 20:24|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176| 评论: 0

摘要:   2003年以来,新乡市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以加快新乡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品位,实现中原城市群经济强市为目标,以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创新思路,突出重点,深化改革 ...

  2003年以来,新乡市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以加快新乡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品位,实现中原城市群经济强市为目标,以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创新思路,突出重点,深化改革,强化监管,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明显成效,城市建设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一、强力实施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功能日趋完善

  城市基础设施,是服务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支撑。几年来,新乡市克服拆迁难、资金难等困难,强力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共新建、扩建市区道路53条,长度达68.6公里,改造整治小街巷230条,长度42公里,累计完成投资6.56亿元。投入7.8亿元先后建成了包括市区和7个县(市)的九座城市污水处理厂,不但填补了新乡市无污水处理设施的历史空白,而且2007年实现了县县建有污水处理厂的省定目标。目前新乡市区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70%以上,各县(市)污水处理厂进入试运行。

  城市供水、供气、供热快速发展。加快新区供水管网建设和旧城区管网改造,日供水设计能力达47万吨,供水管网总长度达480余公里,共完成售水近3亿吨,供水水质合格率达到98.6%。配合新、旧城区建设改造,投资2亿元完成了覆盖城市建成区的燃气管网铺设360余公里,城市燃气普及率达到80%,共销售天然气1.03亿立方,液化气1.35万吨,发展燃气用户7.6万户。该市城市集中供热,投资2.1亿元,铺设管道41公里,新增和在建热力站23座,供热能力达到224万平方米,供热面积达到75万平方米,实现了新乡城市供热率零的突破。

  城市公共交通以服务促发展,运营收入、运营里程和客运总量连年以15%、18%和20%的速度递增,新增公交车266辆,运营里程达1.6亿公里,先后有两条公交线路被授予“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全国学雷锋先进集体”等一大批先进集体和模范人物。2005年我市公交公司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

  为了提升城市品位,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2006年9月至2007年5月,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在全市铺开,经过9个月的积极推进,环境综合整治效果非常显著。共拆除各类违章建(构)筑物182.5万平方米(其中市区71万平方米),整修市区主次干道42万平方米,实施弱电管网入地107.2公里,完成街巷、庭院整治验收1188条(个),改造提升市区市场7个、公厕264座目前,完成“五小”治理单位1643户;整治县、乡、村道路总里程超过1000公里。经过这次整治,中心城区及各县(市)私搭滥建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城乡交通秩序、逐步规范,城市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二、狠抓绿化建设,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新乡市被命名为“省级园林城市”后,市委、市政府适时提出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目标,确立了“全民参与、社会共建、因地制宜、讲求实效、增加总量、塑造精品、均衡布局、体现特色、植物多样、景观优美、贴近生活、群众满意”的指导思想和绿地规划设计原则,几年来,新乡市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完成园林绿化建设投资7.4亿元,新增绿地667.36公顷,采取围城植树、沿河布绿、拆墙透绿、依路建绿、美化庭院、点片补充等措施,先后建成了牧野广场、体育休闲广场、新区科技文化广场、风泉区文化广场等一批设计新颖、功能多样的园林广场,新建和提升改造了40余个街心游园,对穿越市区的卫河、人民胜利渠进行综合治理改造,初步形成了以庭院、居住区绿化为基础,以河渠、道路绿化为骨架,以公园、游园、街头绿地为景点,以防护林带为屏障,点片绿化为补充,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城市绿化体系。经过几年的精心建设,全市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达到了32.64%、36.05%和8.35平方米,各项建设任务全部完成,各项创建指标均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2008年2月建设部以建城[2008]30号文命名新乡市为“国家园林城市”。

  三、加强建筑节能,大力发展新型墙材

  理顺规范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的征收和使用管理,加强对新型墙体材料的确认,实行新型墙材和节能材料产品闭合式管理,建立包括设计、施工、监理、工程质量监督和竣工验收在内的闭合监管体系,有效防止劣质墙材和节能产品进入市场,保证节能标准很好执行。认真组织实施65%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50%的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标准执行率达100%。大力发展新型墙材,目前我市新型墙材生产能力已达20亿标砖,新增规模以上生产线45条,新型墙材使用率达95%,有30家新型培材产品通过省厅确认,提前半年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禁实”工作目标。2007年被评为全省发展新型墙材先进单位。

  四、打造融资平台,拓宽城建投资渠道

  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单靠政府财政资金的单一来源是远远不够的。2003年4月,组建成立了新乡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全市城市建设资金的筹措、融通、管理和对全市城建项目的咨询、投资、开发、建设运营进行管理,城投公司是全市城建国有资产的总代表,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总平台。近几年,在融资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四项措施:一是重点以开行资金为纽带,充分发挥融资平台作用。2002年以来,完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60余亿元,利用开行资金,为城市新区路网建设、土地储备、河渠治理和主要城市广场、游园建设等筹措资金,利用并已到位开行资金15亿元,与开行签订授信贷款30亿元。二是积极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每年面向全国召开一次银企洽谈会,邀请国家、省主要银行来新洽谈合作,实施全方面、多层次的银企合作。2002年以来,共与国内各大银行合作融资达7亿元,所融资金主要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三是采取社会融资方式参与城市建设。近两年,与中国太平洋建设投资集团签订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责任书,该集团以总承包方式,在10年之内将为我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50亿元。四是以土地为基础,采取多形式、深层次方式开发城市土地资源。合理、高效开发城市土地经营资源,提高土地收益率,2001年以来,共为城市建设积累资金12亿元,目前城市土地存量达2000余亩。在通过几年来的工作实践,我们深切地感到,要想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方面有所作为,必须坚持的一项原则是:“政府为父,市场为母,土地是根,金融是源,经营项目,循环发展,并以此作为城市建设良性发展的融资渠道,形成一个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城市建设投资新格局”。今年以来,我市已实际利用开行资金2.4亿元。现在的新乡市是道路拓宽了,河水变清了,绿化面积大了,夜景更亮了,城市建设步伐大大加快,城市面貌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都是与坚持经营城市理念,加大多渠道、多元化融资力度分不开的。

  五、创新管理机制,扭转“重建设轻管理”的理念

  城市建设管理是建设者永恒的主题。2002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五城创建”活动,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城市管理。2005年以来,我们加大了对城市管理模式的改革探索,加大了对城市管理的监管力度。

  建筑市场的管理,是建设工作的重头戏。我们重点对建工口各办、站实施了联动机制的管理模式,树立管理一盘棋思想,具体实施了六大联动机制:一是实施了“清欠”联动机制。外部与劳动、公安等部门沟通、协调,实行大联动机制,所有参与招投标的企业,必须出具未有拖欠证明方可参与投标;在颁发施工许可证时,还要查验确无拖欠行为后才予发证;严把竣工备案关,工程款结算必须达到90%以上,才予以竣工备案。二是实施了执法联动机制。成立了建委系统建设监察执法支队。与建设系统各部门联动执法,即有分工、又有合作,确保建筑市场的规范有序管理。三是实施了建筑节能联动机制。为完成省定65%的节能目标任务,从施工图审查到招标,质监直至竣工备案,实施了全程节能联动机制,运作效果明显。四是实施了农民工培训联动机制。针对农民工素质较低等问题,成立了建筑培训中心,承担了建工口所有培训工作任务,严格按照程序培训,尽量不收或少收费,并定期对建工口各办、站领导进行机关专业技术知识考试。五是实施了安全和质监的联动机制。把安全、质监等执法检查捆绑在一起,达到了有利于集中检查和减少企业负担的目的。六是实施了工程造价结算管理联动机制。从招投标到竣工备案层层把关,市政府专门下发文件规定,凡未在市建委取得竣工备案手续的,市房管部门一律不予办理房产证。七是实施了巡查联动机制。一方面加强对市区在建工程的巡查力度,另一方面与各县(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实施巡查联动,市建委每月至少要对各县(市)建设市场情况巡查一次。

  园林绿化管理工作,创建了“三级督察制”制度,市建委抽调10余人,由市园林绿化管理局一位副局长带队,专职负责对园林绿化工程所有中标单位的督查,将督查情况与中标单位的绿化经费挂钩,确保监管到位,考核到位,奖罚到位。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