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倾销 我们没有退路(上)(专稿)
简介:新闻背景 近日传来消息,中国瓷砖在印度遭247%高额反倾销税!据报道,去年我国陶瓷行业在印度初遇反倾销指控,此事一经报道,就引起了媒体和业内人士的关注,涉案的广东佛山陶瓷企业也多次接到行业协会和有关专 ...
新闻背景 近日传来消息,中国瓷砖在印度遭247%高额反倾销税!据报道,去年我国陶瓷行业在印度初遇反倾销指控,此事一经报道,就引起了媒体和业内人士的关注,涉案的广东佛山陶瓷企业也多次接到行业协会和有关专家的指导,却始终没有按照专家的建议,积极应诉。最终使得印度反倾销指控自动生效。并由此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一是广东佛山地区对印度瓷砖出口量已在近日降至近乎于零;二是佛山众多陶瓷企业都对自己出口印度及其周边国家的计划已开始做收缩的战略调整;三是此案带来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已初显。据有关报道,菲律宾等国也将开始对中国产区的瓷砖课以高关税。 他们为什么不应诉? 说到底还是出于资金的考虑。印度方聪明地选择了这些公司在印度的经销公司作为被控方,鉴于这些公司的规模较小,使得生产企业对是否要替它们应诉很犹豫。此外,被诉的直接后果不大也是这些公司没有积极应诉的原因之一。再次,对反倾销程序的不了解,害怕承担巨额诉讼费用也是这些公司担心的问题之一。 现在,一些国外的企业非常聪明。他们在进行倾销指控时,常常采取“避重就轻,避强就弱”的战术,而国内企业也的确在这种战术面前表现了“畏前惧尾”的心理,最终不得不品尝倾销指控带来的一系列恶果。 但是,反倾销其实并不是不可行,随着企业对贸易规则的逐渐熟悉,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反倾销”,而且一些“反倾销”案件是以中方胜利为结果。那么,他们为什么能成功呢? 案例 上海高桥石化丙烯酸厂就是从学习WTO规则中找到了挽救企业生命的“良方”。自1996年起,日本、德国、美国的丙烯酸酯类产品大量低价向我国倾销。遭此“暗箭”,上海高桥石化丙烯酸厂的丙烯酸丁酯售价骤降2/3以上,企业连续4年出现亏损,资产负债率升至100%。公司管理层在研习了世贸组织的有关规则后,学会了利用规则保护自己。他们选聘了反倾销业务经验丰富、胜率显著的国内著名律师,联合同处困境的北京东方化工厂、吉林吉联石化公司组成调查队,往返北京十余次,终于获取了外国产品在中国倾销的有力证据。外经贸部立案调查后,对上述三国的产品依法征收了24%至74%的临时反倾销税,从而关上了进口产品打恶性价格战的门户,企业销售明显回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