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论文 规划论文

规划论文

订阅

高层建筑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布置

2013-10-31 17:28

  高层建筑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布置:   1.落地剪力墙和筒体底部墙体应加厚。   2.框支柱周围楼板不应错层布置。   3.落地剪力墙和筒体的洞口宜布置在墙体的中部。   4.框支梁上一层墙体内不宜 ...

卷边冷弯薄壁型钢檩条荷载组合取值

2013-10-31 17:28

  卷边冷弯薄壁型钢檩条荷载组合取值:   (1)均布活荷载不与雪荷载同时考虑,设计时取两者中的较大值;   (2)积灰荷载与均布活荷载或雪荷载中的较大值同时考虑;   (3)施工或检修集中荷载不与均布 ...

杆塔结构有哪些荷载

2013-10-31 17:27

   杆塔结构有哪些荷载:   a)永久荷载:导线及地线、绝缘子及其附件和杆塔结构及杆塔上各种固定设备的重力荷载;土压力及预应力等荷载。   b)可变荷载:风和冰(雪)荷载;导线、地线及拉线的张力;安 ...

钢筋混凝土烟囱检修平台设置规定

2013-10-31 17:27

   钢筋混凝土烟囱检修平台设置规定:   1、烟囱高度小于60m时,无特殊要求可不设置;   2、烟囱高度为60~100m时,可仅在顶部设置;   3、烟囱高度大于100m时,在中部适当增设平台;   4、当设 ...

在什么情况下设置拉梁

2013-10-31 17:27

   在下面情况下设置拉梁:   ⑴单独柱基间宜设置拉梁 拉梁的实际作用就是将各单独柱基拉结成一体,以避免个别独立基础个体独自沉降,导致基础之间产生沉降差,对结构产生次生应力,致使结构产生开裂等其他不 ...

建筑结构设计后期质量管理

2013-10-31 17:27

   建筑结构设计后期质量管理:   1.根据建筑设计审图中心提出的意见及时进行修改,设计人员如遇不理解之处,要主动早与审图人员沟通修改,并按审图中心的要求提供修改后的设计文件,争取早日通过,交付业主 ...

多孔砖多层砖房的抗震设计规定

2013-10-31 17:27

   多孔砖多层砖房的抗震设计规定:   1、应合理规划、选择对抗震有利的场地和地基;   2、建筑的平、立面布置宜规则、对称,建筑的质量分布和刚度变化宜均匀。房屋不宜有错层;   3、纵横墙的布置宜 ...

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体系

2013-10-31 17:27

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体系: 框架―剪力墙结构应设计成双向抗侧力体系,主体结构构件之间不宜采用铰接。抗震设计时,两主轴方向均应布置剪力墙。梁与柱或柱与剪力墙的中线宜重合,框架的梁与柱中线之间的偏心距不 ...

抗震垫——减少地震对地面建筑物造成的破坏

2013-10-31 17:27

   抗震垫减少地震对地面建筑物造成的破坏:   目前国外方兴未艾的建筑隔震技术,是指在建筑上部结构与底部之间设置一个作用类似于抗震垫的隔震层,它可以有效减少地震对地面建筑物造成的破坏。从一定程度上 ...

平项屋柔性防水屋面细部构造—泛水构造

2013-10-31 17:27

   平项屋柔性防水屋面细部构造泛水构造:   泛水指屋顶上沿所有垂直面所设的防水构造,突出于屋面之上的女儿墙、烟囱、楼梯间、变形缝、检修孔、立管等的壁面与屋顶的交接处是最容易漏水的地方。必须将屋面 ...

建筑结构设计术语和符号标准

2013-10-31 17:27

   建筑结构设计术语和符号标准:   2.7.4 截面刚度截面抵抗变形的能力。为材料弹性模量或剪切模量和相应的截面惯性矩或截面面积的乘积。   2.7.4.2 截面弯曲刚度材料弹性模量和截面惯性矩的乘积。   ...

灌注桩构造设计要点

2013-10-31 17:27

   灌注桩构造设计要点:   一、设计桩径等于钻头直径;   二、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水下施工不宜高于C30;   三、钢筋笼应穿过淤泥质土层、液化土层,不小于2/3桩长;   四、箍筋间距20 ...

高层建筑基础形式及特点

2013-10-31 17:27

   高层建筑基础形式及特点:   高层建筑的上层结构载荷很大,基础底面压力也很大,应采用整体性好、能满足地基的承载力和建筑物容许变形要求并能调节不均匀沉降的基础形式。根据上部结构类型、层数、载荷及 ...

建地梁层存在哪些问题

2013-10-31 17:27

   建地梁层存在哪些问题:   建地梁层基础梁设在室内地面附近;这种设计方法一般适用于基础埋置较深。存在的问题:   (1)计算模型的选择。由于基顶一般情况下是上部结构计算的嵌固端,应与上部结构一 ...

钢框架结构节点设计的基本原则

2013-10-31 17:27

   钢框架结构节点设计的基本原则:   1、节点受力应该力求简捷、明确;   2、保证节点足够的强度,后于构件破坏;   3、节点连接应具有良好的延性,故设计中应采用合理的细部构造,不宜采用约束度大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