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建工将加大房地产投资
“作品”遍布海内外的上海建工集团,争取在未来5到10年内达到150亿美元的年营业额。 上海建工集团将建设成为一个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在规模上争取在未来的5到10年内,达到150亿美元的年营业额甚至是更高的台阶。昨天,上海建工集团董事长蒋志权对企业未来目标,作出上述表示。 对于现已形成的建筑承包、相关工业、房地产开发和基础设施投资经营四大业务板块,蒋志权表示,要努力形成比较合理的产业结构,既保证利润也降低风险。 “作品”遍布海内外 上海金茂大厦、北京摩天轮、广州电视塔、位于华盛顿的中国驻美大使馆……如果多留意一些,就会发现上海建工集团的“作品”遍布海内外。 伴随着这些“作品”的诞生,上海建工集团自身也在不断成长:目前,集团在全球225家最大承包商综合排名中列第29位,在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列第74位,在上海企业100强排名中列第8位。 2008年,上海建工集团综合营业额和新签合同额分别达到675亿元和676亿元,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今年上半年,集团综合营业额完成442.25亿元,同比增长31.5%。 整体上市构筑完整产业链 酝酿约3年的上海建工集团整体上市,于今年7月正式启动。7月31日,上海建工(600170)正式发布公告,以14.52元/股的价格,向控股股东上海建工集团定向发行约3.58亿股,购买集团与建筑施工主业相关的51.99亿元核心业务资产。定向增发完成后,上海建工集团持有上市公司的股权比例将从56.41%上升至约70.90%。 对于整体上市,蒋志权表示,1998年上海建工上市以后,土建业务在上市公司,其余业务在集团公司,之间多多少少有些关联交易。这次资产重组后,主要的核心业务都进入了上市公司,这一问题也随之解决了。 同时,上市公司的产业链也更加完整了,形成了包括建筑施工、房产开发、建筑工业及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在内的完整的建筑产品产业链。 谈及产业链,蒋志权表示,集团没有再进一步拓展产业链的想法。作为一个国有企业,不能过度多元化,否则对企业发展不利,关键是要在价值链上下功夫。 此外,蒋志权表示,由于房地产业务毛利较高,注入上市公司以后,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也将得以提升,上市公司的市场表现也会更好。上海建工此前曾估算,假定上市公司与交易标的自2008年1月1日起同属一个经营实体,与上年度的主要财务指标相比,上海建工2009年度备考的营业收入可增长约45%、净资产增长约75.7%;净利润增长近100%,每股收益预计增长约33%。 正在整合海外业务 此次上海建工集团整体上市,惟一还没有注入上市公司的主业资产是其海外业务。 对此,蒋志权解释说,今年2月,上海市国资委将与上实集团业务并不紧密的上海外经集团42%的股份,从上实集团手中划拨到上海建工集团,外经集团也是专业从事国际工程承包和对外劳务技术合作的企业。上海建工集团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后,将与集团原先的海外部进行重组整合。由于整合正在进行,因此海外业务此次没有注入上市公司上海建工。 据介绍,目前上海建工集团在海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项目,主要是三大区域:一大区域是美洲、加勒比海周边地区,在美国主要承接中国使领馆的建设;第二区域在亚洲,在孟加拉国、巴基斯坦、新加坡等国都有不少的项目;第三区域就是非洲,在苏丹、加纳等国均有项目。 蒋志权表示,上海建工集团建设了很多世界一流的项目,拥有良好的品牌和口碑,既有建造高质量工程的能力,又有低成本的优势。因此,海外许多企业都希望该公司去承包工程。 他认为,在海外承接项目,难度不在于建设本身的技术和管理,而在于对国际商务的熟悉程度,对所在国法律的了解程度等,这些方面风险还是比较高的。当然,虽然海外项目风险大,但如果运作得好,利润要比国内项目高。 将加大房地产业务比例 目前上海建工集团拥有四个业务板块:建筑板块、相关工业、房地产以及基础设施投资经营。蒋志权认为,四个板块各有各的特点,要努力形成比较合理的产业结构。这样,不仅企业利润有保证,抗风险能力也能大大增强。 他表示,建筑板块规模最大、从业人员最多、市场声誉最好、品牌也是最好的。但这一领域竞争非常激烈,所以毛利率是比较低的。相关工业也是一个传统领域,利润也不是很高。 而相对应的是,房地产板块风险较大,但是利润也比较高,“将是下一步要重点发展的领域。”同时,基础设施投资经营收益比较稳定,特别是后期效益很好,也可以提升企业利润。 据介绍,近年来房地产业务对上海建工集团的利润贡献度正在不断增加,目前集团40%左右的利润由其提供。 蒋志权认为,房地产业务注入上市公司之后,一方面提升了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另一方面上市公司也将给房地产业务的发展提供资金给养。今后,公司将加大房地产投资力度。 不过,他也坦陈,在房地产业务发展中,风险意识、融资能力等,还是企业的瓶颈所在。成功的房产企业“敢冒风险、但又可以控制风险的能力比我们强”,这一点值得学习。 锻造国际竞争力 对于上海建工集团的奋斗目标,蒋志权表示,总体而言,是要把集团建设成为一个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诸多国际大公司因此成了他研究的目标。“我非常关注国际上几家大的建筑企业,来寻求我们怎么样更好的发展。”在比较了法国、美国、瑞典、日本等各国的同行之后,蒋志权发现,日本公司“可借鉴的地方比较多”,比如科技投入大,有较强的设计能力,总承包能力较强。 “对标”这些国际同行,蒋志权表示,在规模上,目前集团的年产值在100亿美元左右,计划在5-10年内达到150亿美元甚至更高。 量化指标应当考虑,但他认为,更应该注重企业内在的核心能力,比如海外市场占有率和海外标志性工程的建设。目前日本同行的海外市场占有率最高在16%左右,上海建工集团也将目标设定于此。而对于海外标志性工程,“现在有一批项目已经很有影响力了,但还要有更强影响力的项目。” 蒋志权强调,要有较强的国际竞争能力,就要培育更强的集成能力,要有相当的工程能够实施工程总承包,要培育设计能力、国际化采购能力,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培育成套技术。 世博建设进度完全可控 “世博工程在进度上完全处在受控状态。”对于外界颇为关注的世博项目,蒋志权表示,目前施工进展顺利。 目前中国馆已经交付给了布展单位,预计到10月底或者11月全部完成;主题馆下个星期将有一个交付仪式;世博中心项目大概在11月份基本完成。稍微慢一点的是演艺中心,因为这个工程开工最晚,但这个项目不涉及到布展问题,预计在今年年底可以基本完成。 作为上海世博园区工程建设的“主力”,上海建工集团承担了以“一轴四馆”永久性场馆与世博村、世博公园、后滩公园等为代表的世博园区约80%的工程。 集团为此总共投入了18000名员工。蒋志权表示,工程全面完成将在明年春节过后的3月份左右,保证世博会的召开不受影响。 ◎ 附件 上海建工集团 上海建工集团有着50多年的发展历史。 在参与国家的建设中,尤其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建工创造了一系列新纪录:世界跨度最大的钢拱桥――卢浦大桥,世界第一条高速磁浮列车商业营运线,国内第一座外海大桥――东海大桥,468米的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420.5米的金茂大厦,492米的环球金融大厦等。 上海建工己逐步形成了建筑承包、相关工业、房产开发、市政基础设施投资经营等产业板块,近几年,综合营业额连续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自1998年起,连年进入美国《工程新闻纪录》(ENR)杂志评选的“全球最大的225家国际工程承包商”的前50名。 上海建工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的博士后工作站,拥有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行业学科带头人等在内的一大批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技艺精湛、能承担各类特殊工程的技术工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