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要闻 查看内容

王小东:巴洛克与当代建筑

2014-11-26 23:19|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831| 评论: 0

简介:  各位领导,各位建筑界的同行们,还有几十年来在中国建筑学会这个大家庭里面一起参加很多活动的老朋友和新朋友,今天我讲的这个题目叫“巴洛克与当代建筑”,这是我从2012年开始考虑的一些事情。对于建筑理论的考 ...

  各位领导,各位建筑界的同行们,还有几十年来在中国建筑学会这个大家庭里面一起参加很多活动的老朋友和新朋友,今天我讲的这个题目叫“巴洛克与当代建筑”,这是我从2012年开始考虑的一些事情。对于建筑理论的考虑,对建筑的思考,主要对当时变化的情况下考虑,一旦形成系统的理论就很难说明问题,所以我觉得我还是用微博的形式给大家讲,我总共大概写了十几万字,在这里我只挑了几十段,重点讲巴洛克与当代建筑。

  为什么要讲巴洛克?我简单地解释一下,最近几年的建筑活动,包括国内国外,使我经常想到历史上的巴洛克。巴洛克的主要特点,第一是为教皇和权贵服务,第二,它利用了动荡的时代。第三,它的思想比较开阔,第四,追求世俗化。这就是巴洛克当时的时代背景。今天很多的建筑现象老使我们想到巴洛克,所以今天就讲这个题目。

  巴洛克的产生与社会财富的积累有关,对文艺复兴时期那种纯粹的理性与严肃,人们已经不满足了。贝尔尼尼著名的雕塑和米开朗基罗等等大师的表现已经不一样了,他是虔诚的为宗教服务的,这使我想到我们国家当前一名著名的电影导演。巴洛克建筑追求戏剧性的表现,甚至成为舞台演出,还有机关布景、变戏法等等。17世纪是一个动荡的年代,天主教在反对宗教改革的过程中取得了胜利,但是哥白尼的学说和新大陆的发现,使人们对当前的很多现象怀疑,开始探索,这是巴洛克思想里面的一个积极性的方面。

  在文艺复兴时期和巴洛克建筑之间还有一段矫饰主义,矫饰主义转向巴洛克,然后又转向洛可可。我们今天中国的建筑现象里面有很多是矫饰主义,也就是对各种历史上的建筑,罗马风,或者文艺复兴,古典主义的符号到处拿来拼凑、乱用,变成一种矫饰主义。今天我们很多房地产商的建筑,也可以说是当代的矫饰主义。

  矫饰主义的建筑是消解、扩散的,而巴洛克则是周围集中向心式的,因为时代不同了。欧洲的天主教改革失败以后,教皇对失败的教徒们进行迫害、屠杀,最后教皇取得了胜利。

  我们今天的时代又和巴洛克时代不一样,量子力学、非线性思维已经使我们的眼界大为开阔,这和巴洛克时代也有相似的地方,又不一样,巴洛克仅仅是发现了哥白尼的学说、新大陆的发现,但是没有像今天这样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更加开阔。世界建筑的行为和巴洛克相似而又有很大的不同,文艺复兴、矫饰主义、巴洛克之间的二百年来,建筑技术和才俩并没有多大的变化,而近百年的变化太大了,巴洛克之魂的当代又出现了。

  宇宙中的统一,宇宙、星空都在运动,人类眼界从未如此开阔过,在信仰与上帝的召唤中,艺术家们为了神、世俗,还有不菲的金币,目标一致而手段各异,但都被呈现于祭坛之上,既神圣又媚俗。巴洛克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它采取椭圆和石材的展现,巴洛克的很多建筑师都是这样。巴洛克后,洛可可、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折衷主义,一直到20世纪上板叶出现的现代主义约200年的时间里,虽然古典主义是主流,但建筑的形态却五花八门,这些建筑的样式也从教堂、供电、官邸被移植到街道上的店铺。2012年年初,我到巴黎的罗浮宫参观,当时正在展出的路易十四和康熙大帝的对比,他们两个的时代很一致,康熙大帝在伟大的陶醉中逝世,19世纪是一个探索和英雄主义的时代,但法国大革命还是在红、白、兰的旗帜下失败了,20世纪是一个发展和乐观的湿地,人们想征服自然但又不能得逞,21世纪则是怀疑和失落的时代,人们小心翼翼地开始呵护地球,然而是不是晚了一点。

  建筑师作为一种职业,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要对金钱和权力服务。建筑师是设计建筑的人,哪怕是一个住宅也要花不少钱,何况大部分人还是从开发商手里买商品房,还得被砍一下,建筑师们为社会服务的口号,要通过开发商,通过具体的业主来实现,业主可能代表国家、企业、社团,他们都是具体的人,还掌握着大把的钱,建筑师必须听他们的才行。心术不正、自我狂妄的建筑师恰恰被某一个或一群掌握钱、权的人看中被委以重任,他无视浪费金钱、无视破坏环境、无视民生,只求引起轰动,甚至拿国家的钱财开个玩笑,比如说库哈斯说,央视大楼只是他开的一个玩笑。这难道不是很可怕的事情吗?这种事情在我国能够出现,说明了什么?无独有偶,迪拜也是这样。

  一百多年前的几千年内,人们建造空间时,我们的手段还是非常比较落后的,巴洛克当时要通过各种形式,追求接近自然,我觉得这也是一种正面的、鼓励的东西,因为我们人类最终还是要接近自然,但是不管怎么样,就包括我们图里面的,中国的古建筑,它也是接近自然的。

  中国成了世界最大的建筑工地,新型发展国家兴起,石油国家暴富,信仰缺失、价值观消解、金钱第一、人性扭曲,个人至上的同时,思想空前活跃,创造能力大增,财富积累集中,科技高速发展,在这种环境下,建筑活动迎来了新高潮,新巴洛克出现了。

  新巴洛克是我在2012年开始脑子里面写的问题,我很想写一篇文章叫“巴洛克狂欢的时代”,刚好在2004年,我在伊斯兰堡的酒店里面看到了一本美国的时代周刊,这本时代周刊的封面,大家可以看到,其中有我们的鸟巢、央视大楼等等建筑。这里面提到了库哈斯,所以我对库哈斯,我有必要说一下,在这篇文章里提到了一个美国的闻名,但是在本国还很难实现他的作品的建筑师的体会,他说,在美国,像我们这样的设计不可能付诸实施,但在中国,我觉得任何事情都是可能的。同时在这篇文章里面又提到,库哈斯不过是利用国家权力和资金,结合有利的条件,实现自己艺术野心的投机主义者。这不是我的评价,我只是在这里把时代周刊的一个评论员的文章引用了一下。他的另外一位朋友提出来,假如库哈斯在70年代为智利的独裁者设计电视台,世界会有什么反应?从这也可以看出库哈斯和巴洛克的共同点,央视大楼和巴洛克教堂都没有花私人的钱,都在展示伟大、震撼、戏剧性的方面,但库哈斯忘了,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你花的钱从理论上来说,都是纳税人的钱,决定采用库哈斯设计的几个人想不到这是人民的钱吗?

  巴洛克主要是为教会和教堂服务,为上帝服务,为他们创造了视觉、感官、心灵上的刺激,去诱惑、征服、迷幻,使信徒们膜拜、崇敬,感到人的渺小,相信赎罪和进入天堂,在那个时候也没有今天的报纸、电视、电台等手段,对上帝的信仰通过巴洛克的建筑师的手营造出辉煌。

  巴洛克建筑的基本特点:一是全心全意为上帝服务,第二是感受到人类对世界的新认识、思想较开阔,第三是尽可能采用新材料,第四是创造一种全息式的舞台布景效果,第五是非理性地用相信式的动荡和区县,第六表达了对人的关注和自然形态的追求,第七,和当时社会其它领域的思想共鸣、相互影响。巴洛克是欧洲16、17世纪的一种建筑思潮。我不反对曲面和曲线,物种各异的曲面和曲线是在亿万年的生存竞争中的最佳选择,就如人的脑袋为什么长在包子上是一样,是人类进化到今日的极为有利的成果,进一步说,曲线和曲面是适应环境的最好形式。那么建筑呢,它远远落后于自然。今天很多物品已经摆脱了直线束缚,例如飞机、汽车、火车、计算机等等,哪怕一个小小的灯泡也是曲面、曲线,为了追求最佳的速度和效益便向鸟类学习,进入了仿生的阶段,当然这是必然的,比起自然来说,仿生仅仅是开始,但是千万不要故意扭曲。如果说我们把一个飞机翅膀设计成各种麻花状态,那种扭曲就毫无疑义了。

  远古时代,我们几千年来和地球的引力抗争,在近几十年来,空间结构、新的材料、新的技术出现,人类大大突破了过去的建造手段。在一定的氛围之内,建筑空间和形象可以日益塑造,像一朵花、一条鱼、波浪形等等都可以以建筑的名义出现,比如说盖里从小就喜欢鱼,所以他就在巴塞罗那做了这么一条“鱼”,右下角是库哈斯为法国的图书馆做的一个设计。

  建筑技术落后于飞机、火车、汽车,但是还在明显地追赶,虽然没有仿生的需要,人类追求自然的天性仍然存在,于是在一些前卫的外国建筑的带领下,仿生、编织、塑造等非线性的建筑纷纷出现,成为一种时髦,为什么在于价值取向,为什么要扭曲?如果建筑的奇形怪状追求是为了建筑更好用,或者为了精神功能的需要,表达一种积极的、有价值的隐喻和联想也可以理解,但若削弱了功能,浪费了大量的钱财,并且对环境造成了破坏,同时摧毁了中国文明的核心价值,只求怪异,揣摩业主的偏好,为独特而独特,这和仿生和追求自然完全背道而驰,背离了建筑的本源。

  建筑方案竞选变成了谁的更特别、更绝,不然库哈斯的CCTV怎么会被看中?人们似乎忘记了对建筑的综合评价标准,在一些前卫的国际大师的带动下,进入了曲线、曲面的狂欢时代,好好的超高层大厦,非要扭几扭才行。我无意反对曲线和曲面在建筑中出现,剧场顶棚的曲面是音响的需要,体育场的弧形是看台视线的需要,如果哪个疯子设计师非要无缘无故地将飞机的翅膀设计成途中的情况,那就灾难来临了。

  巴洛克的建筑师们能否为广大大众服务?那是不可能的,因为我刚才说了,巴洛克是一种思潮。在中国农民自建房还有不少是不用建筑师设计的,世界上有无穷无尽的建筑也是如此,建筑师职业在中国上十几二三十年代才出现,一直到八十年代职称评定中都只有工程师,而无建筑师,五六十年代,全国建筑学的每年毕业生也就二三百人,谈不上为占大多数的农民服务。

  建筑师服务的对象可以这样分类,第一是国家,当然国家有民主、进步、积极、极权、捐助、宪政、暴君、独裁之分,越是先进的国家,建筑和城市的资金投入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但欧美发达国家掌握纳税人的钱,在建筑和城市中主要用于公共设施、环境改善等方面,建筑不是主要的国家投入方向。

  欧美发达国家很少再去建造巨大宏伟的政府办公楼,美国国会1800年使用,1814年基本形成,1867年最后定形已有24200来年的历史,国家资金在建筑的投入主要是公共博物馆、图书馆等,重大事件,如奥运场馆等等。阿拉伯的君主们想通过建筑来显示他们的理想、尊严,狮子和羚羊的赛跑来表现建筑最直接,他们是人对城市的第一印象,对迪拜而言就是国家的第一印象,其目的是赤裸裸的和巴洛克时代的教会、教皇一样,宣扬君主、国家、民族、宗教的伟大和雄心。虽然世界主流建筑师对它评价不高,但的确受到了关注。

  在欧美也有不少大而怪异的建筑,盖里的作品一直受到注意,一些不太出名的建筑师走得更远,但要说明,业主大都是私人财团、大老板,还有各种各样的基金会,就是他们为了显示自己的实力,突出形象、震撼、压倒别人,多花一点钱不在乎,但是也有一些建筑师和巴洛克的目的一样。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工地的中国,引起了全球的注意,王澍获普利策奖说明,这个信息表达得非常明确,目前中国的建筑创作鱼龙混杂,建筑师的整体素质不高,背弃职业准则等方面。在一次座谈会上,建设部部长叶如棠提到:中国建筑文化离官场越来越近,离逐利越来越近,离浮华越来越近,离西化越来越近。

  中国当前建筑的业主是谁呢?是国家和政府,社会主义的制度决定了钱财大部分是国有,资金高度集中有好处,比如说可以办奥运会、世博会等等。但是如果监控不力,甚至失控,不光是浪费,或者把它变成行政行为,官方审美,那就不行了。大家都知道,北京很多部委、大国企的办公楼都是非常宏大、非常豪华的。但是这些钱是国家的,是人民的,不是哪一个总公司的,不是某一个总裁、某一个老板的,可是他们往往忘掉了这些。地方政府由于城市激素扩大,行政办公建筑也如雨后春笋一样出现,这些建筑的最后决定权也在政府领导手中,虽然也有认真听取专家及各方面的意见,但也有一些是体现了领导的审美取向,不然,像美国国会大厦式的办公楼怎么会在中国不断出现呢?

  在中国的建筑活动中,房地产私人老板占了很大的比例,在土地财政和高额利润的驱使下,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中国式城镇化的步伐,房地产开发商迅速地占领了全国大小城镇,在史无前例的开发规模下,城市规划管理显得十分苍白,老板的想法成为了主宰。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建筑出现了极其怪异的现象,无意义的扭曲和怪异,什么酒瓶、靴子、福禄寿三星、元宝、龙头这样的建筑纷纷登场,可惜真正有价值的创新并不多,很多是跟风、克隆、模仿。

  当代世界上相当大一部分区域的建筑师都在为权力和金钱服务,和古典巴洛克为上帝和教廷服务相似,其特点是震撼和浮华,对形式的追求掩盖了一切。这就可以明白为什么很多欧美的建筑师纷纷涌入迪拜和阿布扎比,扎哈在中国风头正盛。

  1996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主题词是:建筑师犹如地震仪。建筑师和律师、医生一样,要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和各种各样的行业,所以他应该是敏感,不可能不知道近百年、尤其近几十年的变化,但是这些变化太大使人眼花缭乱,思想开阔了,眼界更高了,所以建筑的乱世现象随之而来。

  我所说的思想更新、眼界开阔,创作活跃在今天处于历史上最好的的时期,但是也是最容易出现的问题的时期,正确与错误互相缠绕,这和古典巴洛克时代完全不同了,那个时候的建筑师打交道的是大理石和描金才会,鸟在笼中飞,除了把教廷捧上云端外对地球造不成损害,而当今的建筑师、业主都疯狂了,它对地球、环境会造成很大的损害。

  巴洛克建筑虽然在历史上有一定的地位,和洛可可一样,无法和文艺复兴相比。其实后者主要表现在思想领域的人文思想,它在文学、绘画、雕塑、哲学领域内更加精彩。

  面临无法逾越的前辈,又不满文艺复兴的理性和平静,在矫饰主义的启发和宗教狂热的驱使下,巴洛克建筑师只好用动荡和曲面、曲线在雕塑、建筑空间的柱式、符号,以及构建的装饰上显示特色,表达某种超然于世的人格的力量。

  所以对文艺复兴的评价都是正面的、积极的,而对巴洛克的成就有褒有贬,它只是一个短暂的插曲,很快会被洛可可淹没,我之所以对它感兴趣,因为它和今天的建筑现象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巴洛克建筑无关大局,用思想和行动的特色宣告了一种新风格的出现,对宗教有利。

  把装饰当做建筑,把风格视为方向,无视建筑的建造目的和需求,一味在形式上标新立异,这一点上现今的一些做法还不如巴洛克,起码巴洛克的建筑还有宗教的虔诚,也花了不少钱。但仅仅追求大幅度的动荡和曲面,还要付出经济、环保的代价,毕竟建筑不是绘画和演出,但世风如此,不见今日舞台一人唱,众人舞的中国特色吗?

  在当前的招致赞扬和非议的盖里风、扎哈风呈现非常复杂的曲面,曲面动荡的时髦来自多方面,第一个是为了实现更好的自然倾向,第二建筑师个人喜爱,第三是建筑功能的隐喻和联想,第四是跟风、模仿,第五是有钱有势者的爱好,其中为第一和第三是可以理解,其它方面是不可取的。

  人类从自然来,身子还会回归自然,但居住、生活越来越离不开城市,城市里的建筑似乎与人越来越过不去,人被羁押,在传送带上送来送去,像蚂蚁一样的忙碌,难道这就是人类美好的未来?究竟什么是城镇化?当我们行车经过瑞士的原野和丘陵看到四周的村镇和农舍时,难道他们没有城市化,没有现代化?

  如果跟着尼采、萨特、福柯的思想走下去,什么都被颠覆和,人类还有什么前途?失望、悲观笼罩了一切,人类毁灭在即,那就玩世吧。但沿着笛卡儿开启的理性、机械论,以为可以把一切分解为可以用数字代替的单体,任意支配,连续干那从工业革命以来的蠢事,破坏生态平衡,伤害地球,也会导致毁灭。

  我们每个人都是地球的一分子,人为自己考虑也没有错,但要看把自己摆在地球的什么位置上,现在回过头来看那句“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现在应该改为“人类为己天诛地灭”,我们应该把人类放在全地球的大格局中,在万物中百对自己的位置,千万不要再犯“人类唯大”的错误。

  人只有认识到自己是地球大家庭的一员,不再无休止的榨取,走共同生存的道路才有前途。人类目前只看到了危险,但在行动上却不悬崖勒马,何况世界上每个国家的发展阶段不一样,已经在工业革命中占尽便宜的那些国家还在带头破坏,还想指挥全球,提出了“仁慈的霸权”的口号。

  当人把自己看做万物中平等的一员时,他对空间的要求就是和万物和谐,不去显山露水,如果把自己看成凌驾于人和万物之上,他就要千方百计的显示威严、尊贵。空间屈服了权力,人和自然、万物就出现了异化和对抗。

  建筑与城市不是竞技场,不要仅仅权力地打倒对方,而要在和谐的扣空间里对话。在建筑与人的关系中,最可怕的是大人类沙文主义、大建筑沙文主义、明星建筑沙文主义,他们往往主宰里建筑和人,使人和自然屈从。所以建筑和人的关系里,最普通的人才是主人。

  最后讲一段其它的事情,法国有一些建筑师在我那里实习,他们经常提到,今天我们的建筑创作,工程师能想到,他就能做出来,我们建筑师想到了,还做不出来,所以将来我们建筑师这个职业怎么办?我说,如果这样的话,小孩可以把泥巴捏来捏去的话,论想象,我比不上儿童,论浪漫,我们比不上艺术家、画家,要比科学技术手段,我们比不上机械师和工程师,那建筑师就失败了,如果建筑创作是可以把一个泥巴随便捏来捏去,没有领悟的扭来扭去的话,我们建筑师的职责大概有没有了。我们只有回到我们的底线,遵守我们建筑师应该遵守的职业准则,坚守建筑师的职业准则,关注民生,爱护环境,尊重历史,注意节约,坚持创新。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