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奥运场馆工程巡礼六:坚持“以人为本” 全面实践“人文奥运”
10月25日新闻,奥运工程建设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规划设计贯串并借鉴国际化人文关怀理念。具体设计充分体现对各类人群、特别是残障人士的关怀,严格执行无障碍设施建设的国家和北京市地方标准,根据工程实际全面落实《国际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场馆技术手册》的各项要求,在国内首次进行系统的无障碍专项设计、建设与评审。 同时为了保证场馆在使用功能等方面高水平满足奥运会比赛的需求,充分体现专业化和人性化,建立了体育专家咨询组,范围涵盖了奥运会全部比赛项目,在建设的不同阶段,进行细节指导与把关,使场馆在设计和配套设施方面更加符合运动项目的要求,为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各国官员和工作人员提供适宜方便的环境。 北京奥运会的比赛场馆无论性质上属于临时或永久,规模上算作庞大或精巧,每个竣工的场馆都会给人们制造意想不到的惊喜,为满足不同人群需求的细节随处可见。 位于北京西山脚下的飞碟靶场,烽火台式的靶房,四合院风格的主体建筑,可以让前来参赛的运动员品味浓郁的中国特色。作为飞碟比赛的另一部分主体,广大观众也拥有极好的观赛条件。据了解,飞碟靶场看台的坡度为22度,是为俯瞰赛场特别设计的观赛角度;其中60%的固定坐席上方设置了遮阳雨篷,使得飞碟靶场成为全天候的比赛场地。 奥林匹克公园射箭场是国际上该项目唯一具有三面看台的场馆。“V”字型的创意并不是心血来潮,而是经过分析和试验获得的。因为射箭项目的特殊性,注定要牺牲部分看台,因此在保证观众人数的同时,减少运动员遭受的干扰,成为设计师苦苦追求的目标。细致贴心的人性化考虑如今在射箭场已全部实现。工作人员介绍说,箭的飞行方向由南向北,因此将观赛席设在场地的两边和后方,形成距运动员远、靠靶心近的布局。这样一来,观众的安全得到了保障,还能看到比赛的全过程。 同样是临时性质的曲棍球场,规矩的四面看台在观赛角度上似乎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但万余名观众的休息问题,为场馆的搭建提出了一道难题。在前期考察中,设计人员发现,国外这种临时搭建的结构多为脚手管架,最大的弊端是看台下面的空间无法利用。卫生间,售卖亭等相关设施只能在场馆外再找地方搭设不说,观众如厕或买东西,上、下楼梯的同时,还要走很远的一段距离。经过设计方和施工方的沟通,曲棍球场的看台最终采用钢架管和轻钢结构搭建,将不可或缺的小房间全部塞到了看台下面,既节省了用地,也为观众提供了便利。 建在工业遗址上的沙排场地所体现的人文关怀更为叫绝。3栋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厂房得以保留,如今成为运动员、安保、技术、媒体等用房。从外表看,红砖墙面上依稀可见斑驳的标语,很容易将人们的回忆带到过去的年代;而进入内部,则是各路参赛人士井然有序的忙碌场景。有时,还真让人有一种时光交错的感觉呢。 与此同时,朝阳公园还在场地东南侧专门设立了“体验空间”,游客既可以看到勾兑前原沙的展示,也可以到沙池里亲手接触沙排比赛的用沙。除此之外,朝阳公园还依靠文字介绍、图片展示、视频解说等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奥运场馆建设历程和沙滩排球运动。 相关内容: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