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奥运场馆工程巡礼四:环境保护体现到每个建设细节
10月24日新闻, 在奥运工程中采用的环保项目有191项,其中环境与生态保护77项,涵盖了噪声控制、园林绿化、环保设施、固体废气物处理等几个方面;水资源利用及中水处理利用11项;绿色建材应用46项;环保技术及产品应用57项。分布在奥林匹克公园区域91项,大学区场馆32项,外围场馆68项。 奥运比赛线路场馆规划将环境保护放到首位 北京奥运会比赛线路和场馆选址符合城市规划的体育和文化设施用地范围,避开了重要水源保护区、涵养区,避开了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 所有奥运建设项目都经历了北京市相关部门组织的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价,审查批准后才开始投入建设。 在奥运工程建设全过程严格落实文物保护,与景观建设结合,对已有文物进行了恢复和创造性的保护利用,特别是奥林匹克公园内文化遗产在奥林匹克公园建设过程中,得到了妥善保护。奥林匹克公园建成后,文物周围环境比建设前,得到了大大的改善,并融入到公园的整体景观。 奥运会设施建设全部采用符合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要求的材料和设备。奥运工程环保指南(包括改扩建及临建工程环保指南),专门编写“绿色建材”专篇,针对奥运工程采用的主要材料及装饰材料制定了环保要求和高于国际标准的奥运标准。奥运场馆严禁使用破坏臭氧层物质的设备,同时各类空调制冷设备与系统的能效指标达到了相应国家能效分级标准中所规定的二级(节能级)标准,优先选用达到一级标准或通过国家环境标志产品认证的企业所生产的空调制冷设备。 市政府和执法部门严格进行监督检查。在建设期间,市“08”办会同北京市建委、北京市环保局、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北京市卫生局每月定期检查建材环保质量,确保建设和施工材料符合要求。 申奥时两项承诺得到具体落实 早在申办奥运的过程中,北京奥组委就提出了“绿色奥运”计划,得到市民的积极响应。“绿色奥运”的承诺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筹备奥运会期间,按“绿色”方式办事,减少筹备奥运对环境的影响;第二部分是促进城市的环保,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北京奥运会的整个筹备过程中,北京正在积极努力地实践这两方面的承诺,而且已经取得明显效果。 在奥组委筹办奥运的过程中大力贯彻“绿色奥运”方针。在场馆建设中,北京奥组委编制了“绿色环保指南”,要求竞赛场馆必须使用“绿色材料”,在场馆设计中也必须贯彻绿色的方针。对赞助企业提出环保要求,要想当北京奥运会的赞助企业,必须达到环保要求,要进行环保宣传,不能有违反环保法规的行为。对签约饭店也制定了环保要求和指南,必须使用中水,夏天要节约能源,温度不能低于指定标准,在卫生间要减少和不使用一次性产品。几年来,这些要求已在120多家签约饭店贯彻执行。 北京奥组委还制定了“餐饮服务环保指南”,所有对奥运会提供餐饮的企业,都必须采购环保产品。在交通服务方面,奥组委制定了“交通服务环保指南”,要求观众乘坐公交去场馆,每一个车辆都必须在环保上达标。其他如体育比赛的环保标准等,都是“绿色奥运”计划的组成部分。 承诺的第二方面,促进城市环保事业发展也取得了明显进展。例如,在使用清洁能源和节约能源、减少排放方面,去年北京天然气使用已经达到38亿立方米,优质能源比重达到了78%。北京有1.6万台20吨以下烧煤的锅炉,这些锅炉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粉尘污染和一氧化碳,现在已经有1.5万台锅炉改用清洁能源。 奥运会各项工程中大力使用了可再生能源。在奥运村,这些能源为运动员居室提供了供热和制冷,采用了污水温差技术,通过采集邻近的清河污水处理厂的温差,补充了“运动员村”的取暖资源。在各个比赛场馆广泛使用太阳能的光伏技术。北京市还在北部建立了第一个成规模的风力发电厂。 据了解,北京奥组委和国际奥委会有一个专门机构,每年定期对这些“绿色承诺”进行检查和核实。目前,这一机构的每次检查结果 相关内容: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