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装饰设计长足进步
简介: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商业、住宅地产如火如荼的开发建设,加上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的拉动,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富吸引力的“世界工地”。业内专家指出,中国室内设计在改革开放后的短短20年间,迅速走过了西方 ...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商业、住宅地产如火如荼的开发建设,加上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的拉动,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富吸引力的“世界工地”。业内专家指出,中国室内设计在改革开放后的短短20年间,迅速走过了西方国家近百年的历程。这样大规模的建设,使建筑装饰设计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和长足的进步。 进步之一:现代室内设计从无到有 室内设计作为一门独立的专业确立是在20世纪60、70年代。改革开放后,以现代主义为特征的室内设计开始进入国内,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的十年间,国内冒出大大小小符合国际标准的酒店,现代意义的中国室内设计从酒店设计开始迈出了第一步。但室内设计师还不是一个独立的群体,还依附于建筑装饰施工单位。 在上世纪90年代初,人们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随着对室内空间要求的上升,加之香港、国外的室内空间设计的影响,国内开始出现了独立的室内设计师群体。这个群体主要由有美学基础的社会青年、内地美院等事业单位的职员、本地的装饰从业人员等组成,大都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只能向香港和国外学习,当时几乎是人手一册国际知名设计事务所(如KBF、SOM等)出版的专业书籍,主要是从造型外观上加以抄袭、改建,应对越来越大的市场需求。 到90年代中,各大高校尤其是美术学院培养的环境艺术设计、美术、建筑学专业出身的室内设计师进入市场,消费者开始有了设计的消费意识,与此相对的是装饰行业开始有了设计,各装饰公司纷纷在自己公司名称里加入了“设计”的字眼。 与国际发达国家室内设计空间发展不同的是,中国的室内设计走了一条逆向发展的道路,先从公共空间开始到工作空间,再到居住空间,而且集中表现在最具功能特点的三类建筑:酒店、写字楼、住宅。在世界室内空间的全部设计总量中,居住空间占据了最大的份额,其次是工作空间,最后才是公共空间。国内居住空间的室内设计在短短的五六年内便实现了从公共空间(酒店)到工作空间(写字楼)设计概念的转换。 进步之二:从跟风到关注多元、传统文化和人性化 改革开放之初,商业化的设计以不可阻挡之势涌入中国,炫耀浮华的风格恰恰迎合了当时人们追求虚荣的心理,在家庭装修中也免不了这种浮华的风气。国内设计师由于先天不足,从设计风格、选材、造型上盲目跟风国际潮流,有些更严重的采取全盘照搬,完全没有自己的特点。 经过十年的摸索后,装饰业界否定了全盘接受西方的做法,渐渐回归传统与理性,设计师们开始有选择的进行借鉴学习,从中国文化中寻找符合现代建筑的设计灵感。设计水平也逐步向国际靠拢,少数优秀设计已达到国际水平。为了在现代建筑中体现传统文化的气息,很多设计适当选取传统建筑及至民间工艺等具有中国文化特征的构件、饰品作为符号,或加上变形重构,与现代建筑内部空间的结构相结合,使作品总体品味较高,有较高的艺术水准。 另外,设计师们在立足现代面向未来的前提下,从传统文化的深层而不是表象上探索中国人的审美心理、思想观念和美学取向,使传统文化精神在现代建筑中自然流露,并通过现代空间、现代材料、现代的手法表达出来。设计从关注一个水泥“六面体”发展到关注人本身的需求,也就是所谓人性化设计。 多元化是室内设计近几年来呈现的另一风貌。世界因为拥有多元性而精彩。全世界的国家有100多个,民族就更多。各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风土人情,都有自己的文化,自然也就有自己装饰设计的鲜明特色。而建筑装饰设计行业正是由于有了许许多多的不同风格和流派,才变得充满魅力。如国内现代家居装饰装修中就汇粹了欧陆风情、古典中式、东南亚风情、简约主义、极简主义、后现代……等等各种风格流派,也使得装饰设计市场出现了多元文化共存的格局。从近两年业内所举办的各类设计评奖来看,有明确设计定位和富于人性关怀理念的作品也越来越多,室内设计开始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 进步之三:设计推动消费观念的改变 据统计2004年中国装饰行业全年产值8000亿跃居各行业之首,其中有近一半的产值来自家庭装修消费。随着中国城市化进展的加快,人们对生活标准和质量要求不断提高,也伴随着消费观念和物质需求的改变,其间,设计师起了重要作用。设计师不断推出更新、更具诱惑力的室内生活方式与设计形式来迎合市场,引导消费,以求获得更多的项目和价值空间。 此时,室内设计已具备了作为商品进入市场流通的特征:满足消费主体———业主的需求,获取设计机构的市场效益,满足设计师自身生存的需要。这似乎背离了现代艺术设计所倡导的方向,但对于成长中的中国室内设计而言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它标志着中国室内设计在这时已具备了进入市场流通的商品的特征,即可生产、可销售、可转让以供消费,从而超越了在市场中对其它行业的附庸而形成相对独立的行业。 进步之四:设计队伍壮大 精品工程涌现 在我国建筑装饰行业发展迅猛的进程中,中国企业和室内设计师创作了一批有国际影响的设计作品,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设计人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约有建筑装饰装修设计人员80万人。虽然设计队伍日渐庞大,市场却是供不应求。设有与室内设计相关专业的100多所大学、200多所中专中技校每年的毕业近万人,还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面对这么庞大的市场需求和大量工程项目的开工,室内设计师们无疑是赶上了好时候。 从2000年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开始评选“全国建筑装饰奖”至今,已进行了四届,每年都有几百个精品工程出现,同时也意味着几百个优秀设计作品面世,随着我国建设进展的推进,今后将有更多大型体育场馆、会议场馆和文化设施项目让设计师一展身手,也会设计出更多的精品工程。 进步之五:一批有影响的设计师崭露头角 有专家预言,21世纪的建筑市场将是中国的市场,也将是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出精品、出人才的大好时候,未来十年中国将迎来设计大师辈出的时代,主要是因为有功底有业绩的年青设计师正在不断涌现。近年来由国内设计师设计的五星级度假酒店、高档建筑装饰,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好评;中国室内设计师拥有得天独厚的本土优势,庞大的市场为设计师提供了锻炼的机会;中国室内设计及装饰已有忧患意识,准备赶超国际先进水平;中国加入WTO后,建筑市场向世界开放,大批国外设计大师来中国显身手,国内设计师也可从中学到知识和经验,取长补短;精品意识不断加强,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有较多的高档建筑、星级酒店获得了成功。现在已有一批经验丰富的中青年设计师开始崭露头角,具备了与国外设计师“叫板”的实力。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去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调研,共推出了78位“有成就的资深室内建筑师”,和231位“杰出的优秀中青年室内建筑师”,基本上囊括了活跃在现今装饰设计界有影响的设计师。随着内地设计师水平的不断提升,有专业人士估计,在8-10年或者更短的时间里,他们将成长为我国室内设计的中坚力量。 进步之六:国际交流和合作进入实质阶段 中国加入WTO后,国内建设市场进一步放开,大量国际知名设计师前来“淘金”,在给国内设计师带来竞争压力的同时,却也给他们带来了学习机会。由于国内设计水平的整体提高,业主的审美观念也有所提高,国际设计师没有一些“真功夫”在中国市场也难以立足,因此,境外设计师们在中国市场上也使出了“看家的本领”,使得国际交流和合作进入实质阶段。 当前国际合作的主要方式是由境外设计机构出具设计方案,国内设计师予以配合,做深化设计。在此过程中,国内设计师可以很直接地了解到当前国际设计的发展趋势,接触到当前先进的理念、材料和工艺。近两年来,国内设计界出现了一些新动向,有些设计机构通过其国际合作伙伴开始“走出去”,到这际上拿项目,而有些设计公司则把涉外项目作为其主要来源。(王丽辉 综合整理) |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相关分类
最热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