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街区月底亮相湖广会馆 历时近两年修复完成
简介:沉寂达六七十年之久,封门修复已近两年时间———曾见证了清代重庆繁华商埠历史的我市湖广会馆建筑群,将于本月30日再度开门迎客。而与会馆配套的清代繁华街区,也将一并呈现在世人眼前。 位于渝中区千厮门、 ...
沉寂达六七十年之久,封门修复已近两年时间———曾见证了清代重庆繁华商埠历史的我市湖广会馆建筑群,将于本月30日再度开门迎客。而与会馆配套的清代繁华街区,也将一并呈现在世人眼前。 位于渝中区千厮门、东水门一带的湖广会馆群,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据悉,湖广会馆群是我国城市中心最大会馆群。 意大利专家提供咨询 整个会馆在萧落了半个多世纪后,再次走入人们的视野是在1999年。这一年,由意大利政府资助的世界银行项目———“重庆文化遗产战略总体规划”,将湖广会馆纳入其中。随后,湖广会馆的前期研究工作全面展开。意大利的专业技术人员应邀来到湖广会馆,为整个会馆的修复工作提供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咨询。 耗资亿元“修旧如旧” 2003年12月28日,经过充分的前期准备后,湖广会馆的修复正式启动,全国的文博专家、专业技术人员及能工巧匠纷纷来到昔日重庆城最繁华所在的会馆。我市市、区两级政府投入1亿余元,依据“修旧如旧”的原则,对湖广会馆核心区建筑群进行修复。 东水门边复原历史 如今,近两年时间过去,建筑面积近8000平方米的湖广会馆再次展现出它独特的魅力,修复后的会馆核心功能区由历史复原区、移民展示区、休闲体验区三个部分组成。 会馆像个救助站 唯独不留女子住 湖广会馆是干什么用的?据专家介绍,总的来说,湖广会馆主要有如下功能: 功能一:同乡救助站 湖广会馆设有厢楼,凡同乡客商来渝就住在里面,无论有钱无钱,厢楼都可以无限期免费住,甚至还可以拿到回家的路费。若是病了,还有看病、吃药的补贴。从功能上来讲,它有点类似于今天的救助站,不过它是民办的。而会馆的运行经费,都是同乡友好(主要是做生意的人)捐赠的。 功能二:商务会谈处 也有在会馆中谈生意的,其形式有点像今天的“商务会谈”,谈完后,拍拍肩膀,就一起去后面戏楼听戏,大小生意都可以这样谈。 功能三:仲裁机构 会馆的会首在同乡中有很高的威望,同乡之间遇到商业纠纷、家庭、邻里矛盾,都会出面协调。 功能四:信息中心 出入的经商者、探亲者、考生、官绅、游子甚至流浪者,都在各籍会馆里吃、住、娱乐,会馆也是当时的信息中心。 禁忌:不能留宿女客 不过收留各种人的会馆却有一条铁规矩———绝不允许女子在会馆过夜。困陷异乡的同籍女客,可以到会馆歇脚,也可以得钱得米,但就是不能留宿。另外,同籍客商也不得携带女眷留宿会馆。 曾经的重庆“解放碑” 200多年前,“湖广填四川”的移民们自己出资在重庆的长江边建立起了湖广会馆,让它成为了游子们在异乡的家。在200多年的岁月中,湖广会馆历经风风雨雨,遭遇犹如传奇。 湖广会馆兴建于清康熙年间。乾隆到光绪年间,又不断进行了扩建、新建和改建。到上世纪初,该会馆发展到了它的鼎盛时期。这时的湖广会馆群已称为重庆城当时的“解放碑”,所有好玩的、好看的、好吃的,都能在这里及附近找到。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会馆内出了一批不肖子孙,他们身居要职,狼狈为奸,盗卖挪移会产,瓜分祖遗公权,再加上重庆城市中心的北移(由下半城移至上半城),湖广会馆开始走向衰落。抗日战争爆发后,大批难民迁入重庆,昔日的会馆被旅渝同乡会代替。 |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相关分类
最热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