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要闻 查看内容

为甲方“把脉”为解决建筑的“病”

2005-1-6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404| 评论: 0

简介:坐而论道   我们发现,城市和建筑的话题越来越多,在谈到建筑的各类问题的时候,建筑师往往被推到台前,他们是让人尊重又任人评说的一群,有时,建筑师成了众矢之的,说他们的设计怎么怎么样,说他们如何如何快 ...
坐而论道


  我们发现,城市和建筑的话题越来越多,在谈到建筑的各类问题的时候,建筑师往往被推到台前,他们是让人尊重又任人评说的一群,有时,建筑师成了众矢之的,说他们的设计怎么怎么样,说他们如何如何快餐式生产,说他们没有将建筑文化的事情搞清楚,说他们不停地追赶和效仿等等。但有时,他们又被撇在一旁,只听到建筑的甲方在那里说着这个设计怎么怎么样。


  索性,我们掉转头来看看形形色色的甲方。这次,我们换个角度,将参与一个建筑作品诞生过程的重要角色推到前面,就是甲方。他们面对建筑师和一个设计时的种种真实表现和做法,是不会被自己拿出来说说的,而重要的是,他们的态度实际上影响和左右着最终作品的面貌,也左右着城市的面貌,而他们很多拙劣的决定导致的不良结果,往往由建筑师来承担;这里所说的甲方,泛指一个建筑项目的开发者或建设方,直接与建筑师打交道的团队,他们有的是政府背景,有的具有专业背景,还有的是半路出家。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和永茂建筑设计事务所的几位建筑师日前给甲方把了把脉———


  ■党辉军:给甲方分出类别,以便有的放矢


  甲方碰到建筑师时喜欢归类,是擅长搞公建的,还是擅长搞住宅的。建筑师也可以把甲方归一下类:一类是能干成事又极有想法的,明白建筑是怎么回事;一类是特别想干成事但脑子极糊涂的;还有一类是根本不懂建筑,既不知道想要什么,又不知道如何去要的,工程竣工的时候,他都不让建筑师往前站,逢人就会说,看,这房子是我搞的。


  建筑师在设计之前如果做过生意,哪怕是经营一个茶馆、一个饭馆,对你和甲方打交道肯定有好处。有的甲方只关心赚钱,你跟他探讨半天艺术没什么用。


  我去欧洲教堂看做礼拜,感觉建筑师有时就像牧师布道一样,尽管苦口婆心地去说,但最终行善作恶,还是要由听讲的人自己决定。建筑师只是去影响甲方的思维。所以建筑师越是能做出好建筑的时候,你面对的甲方可能越是不懂建筑的。管得太细的甲方,反而出不来好建筑。说白了,你不是建筑师,一天24个小时,你有23个小时在干别的事情。


  ■杨洲:捕捉甲方的期望点,给他个惊喜


  给甲方一个小小的意外,超出他的期望值,就容易获得甲方的认可。其实也不用超出很多,甲方有十分的期待,建筑师给他十一分就行。不同的甲方期望点也是不同的,我们要敏感地捕捉到这个点,如果找错了地方,恐怕也是过犹不及。建筑在甲方的角度看来,是他们自己的名牌,不是给建筑师树名牌,建筑师在他们眼里只是一个受雇者。


  建筑师与医生、律师不太一样,一生为一个甲方服务,不太容易。医生和律师得到雇主信任后会为他服务相当长的时间,甚至一生,但是一般情况下,这样的建筑师比较少。一般情况下,建筑师一生要面对很多个甲方。为一个甲方一直做到死的建筑师,比较有名的,就是高迪。


  ■徐全胜:设计“果盘论”让甲方觉得“增值”


  建筑师要处理好与甲方的关系,首先就要搞清楚甲方需要什么。就像饭店的厨师炒菜,客人点的是鲁菜,您就不能上一桌子川菜。开发商第一关心的是赚钱,通过设计满足他的基本需求,但建筑师可以保留一个创作空间。你替甲方解决问题了,也就有创作余地了。


  咱们的建筑师不可能像贝聿铭、马里奥·博塔,或者扎哈·哈迪德那样,不适合我的不做。在国内是“建筑服务社会”,甲方决定要什么东西,建筑师的任务是把它做好,要努力把甲方头脑中一些错误的认识纠正过来,让他接受正确的观念。所以和甲方打交道,一是迎合,二是引导。


  一般人都有占便宜的心理,吃完饭,店家免费送一个果盘,顾客买单都痛快,设计中的“果盘理论”也好使,强调为甲方提供增值服务。有了超出任务书的“果盘”,甲方就觉得你动脑子了。就像北京院朱小地院长强调的,建筑师要做甲方想要而没有想到的设计。


  ■褚平:甲方如何不由自己,至少保证做“不太烂”的建筑


  就像俗话说的,“做事不由东,累死也无功”。有些甲方希望建筑师听他的,但也有些甲方希望建筑师帮他做决定。实际上存在角色认同的问题。一个项目运作是否成功,取决于使用者(真正的业主),建筑师和工程管理者(甲方)。使用者的需求是设计之本,建筑师是技术协调及满足需求的创造者,甲方是利益协调及需求定位的主导者。


  你的服务对象是谁,你的定位点落在哪里,甲方想清楚要什么,建筑师帮你实现,也就是你来点菜我来做,你说想吃什么,至于用什么材料,怎么烹调,是我的问题,保证让你满意就是了。但甲方的定位目标经常会跟随市场而变化,有确定的,有盲目的,甲方与建筑师的想法随之发生分歧,于是乎角色开始混乱,所以建筑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负责的心态很重要。甲方做决策的前提往往是利益,那么建筑师能否获得甲方的信任,就在于是否能实现他的利益目标。


  遇到什么样的甲方,建筑师无法控制。做一个好建筑不容易,但最起码要做一个不坏的建筑,这是建筑师的责任问题。也许做不到建筑师心目中的最好,但作为一个实施者,你可以控制它,让它不致于太烂。


  ■邓志伟: 谁掏钱谁做主,建筑师能做的是倾听、理解和引导


  如果你看报纸,常会发现这样的报道:一个新工程竣工了,靠的是开发商的远见卓识,建筑工人的辛勤劳动,好像没建筑师什么事。这就能看出谁掏钱谁做主,这个建筑最终是属于谁的。


  遇到一个好的建筑师,是建筑的福气;遇到一个好的甲方是建筑师的福气。建筑师在与甲方的交流中就做好两个字:听和说。先“听”,尽可能倾听、理解甲方的所有意图和要求,知道他想要什么;后“说”,为甲方出谋划策,并说服甲方走向正确之道。


  方案的立意或者说概念还是非常重要的,不管设计昨天流行玩造型,还是今天流行玩表皮,那都是设计的一种流行时尚,你可能认为好或认为不好,它可能很快就被新的设计潮流替代。这都没关系,吸引甲方是真的。


  最想遇到“知音”甲方


  80年代初国内就流行这样一个口号,叫做“理解万岁!”因为当时人和人曾经有过很多的不理解,于是乎这个口号便成为那个时代的时尚。


  时过20年后的今天,建筑师与甲方之间高喊“理解万岁”口号的理由仍然存在。为了完成一个好的设计,甲方和建筑师之间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好的项目固然离不开建筑师的好创意,但是如果没有一个能够理解其创意的甲方,建筑师再好的设计不过也只是一个纸上谈兵而已,无法最终得以实现。


  记得在一个讨论会上,有一位记者曾经提过这样的问题:当代中国的音乐以及电影有很多在世界上均获得了大奖,为什么建筑没有?我认为这个问题其实提得非常好。


  实际上,音乐和电影在制作出来之后,甲方可以理解,甲方也可以不去理解。但是制作出来的作品本身在事实上就已经完成并客观地存在了。然而建筑却与这些有着很大的不同,其最大的区别就是建筑师的作品在完成之前首先需要得到甲方的认可,因为最终设计和建筑物的买单者是甲方而不是建筑师自己。所以当甲方认可和理解建筑师的作品时,建筑才首次拥有了被实现的可能性。


  其实,建筑师最大的满足不仅仅只是得到一个高的设计费,更需要遇到一个知音甲方。


  甲方分类


  从技术上分类专业型 大型专业房地产公司内与建筑师直接接触的前期部项目负责人,多为建筑专业出身的本科生或研究生。对建筑有追求,有想法,容易与建筑师沟通。他们对设计作品———也就是对建筑师要求甚高。他们的高要求总的来说会使建筑师提高水平。但由于经验缺乏,他们的意见有时不成熟,不实际。会给工程进展带来麻烦。这些麻烦与偏低的设计费相比让设计师不太情愿。


  半专业型 建筑相关专业,或建筑专业毕业转行或自认为有水平的甲方。他们喜欢显示自己的专业背景或学识。说服他们比较麻烦。非专业型规模不大,经验不多的小型房地产公司。建筑师比较容易取得甲方的信任,在满足经济测算的条件下,建筑师发挥的自由度比较大。


  从公司体制上分类 大型专业房地产公司(包括国有房地产公司)机构完备,责任分得很清楚。建筑师负责的内容很明确。但办事程序较复杂,确定事情需层层上报。


  小型房地产公司 与建筑师接触比较直接,方便沟通。但由于甲方人员经验不足,建筑师需操心设计以外的事。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