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明年建全国首批地级生态市 实现生态乐园
生态文明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记者从昨天召开的苏州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会议上获悉,“十一五”期间苏州已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并计划在2020年把苏州建设成“国际知名的现代水乡园林型生态市”。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蒋宏坤,市委副书记、市长阎立,市委副书记徐建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国玲,市政协主席王金华等出席了会议。昨天上午,蒋宏坤等还参观了光大国家静脉产业示范园、太湖湿地公园等5个生态文明建设的典型现场。 据介绍,继2003年实现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一片红”和2004年全国生态示范区“一片绿”后,苏州又全面组织实施《苏州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纲要》以可持续发展为主线,循环经济为驱动,将苏州的生态市建设分成三步走: 2007年——生态市雏形、 2010年——生态市成型、2020年——国际知名的现代水乡园林型生态市。至2020年,苏州将力争建成经济发达、社会文明、生态优良,具有园林诗画内涵、水乡古镇风韵的“生态乐园、人间天堂”。 记者从会上得知,在苏州市生态创建的“十一五”期间,全社会环保投入累计达821.6亿元,是“十五”期间的2.36倍,全市投入绿化资金总量更是达到167.3亿元,比“十五”期间增长45%。当然,如此给力的投入也获得了应有的回报。据介绍,“十一五”期间,苏州提前完成了节能减排任务,万元GDP能耗下降率和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削减率均达20%左右。在保护水环境的整治工作上,苏州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100%,城区、镇区、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分别达91%、80%和35%,河道水质感观明显改善。 “十一五”期间,苏州全市还新增林地、绿地60万亩,森林资源总量达173.4万亩,陆地森林覆盖率达23.7%,并建成国家级湿地公园2个、省级湿地公园5个。另外,苏州还成为了全国首个“国家园林城市群”和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今年,苏州又成功创建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蒋宏坤强调,在“十二五”时期,苏州市生态文明建设要努力实现“六个确保”,即确保全社会环境保护投入占GDP比重明显提高,确保单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下降,确保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治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明显成效,确保森林覆盖率、城市绿化覆盖率明显上升,确保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环境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明显增强,确保明年苏州市建成全国首批地级生态市,并于2015年率先建成一批县市级全国生态文明城市和生态文明园区。 生态文明建设的5个典型现场 苏州光大国家静脉产业示范园区:全国首家综合处理城市工业、生活固体废弃物的环保产业示范基地,全面解决了苏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垃圾等城市固体废弃物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该园由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环保教育基地、市民低碳体验馆等共十余个项目组成。 苏州太湖湿地公园:总面积2.3平方公里,水域面积占71%,陆域面积占29%。公园突出“自然、生态、人文”的设计理念,规划设计了湿地渔业体验区、湿地展示区、湿地生态栖息地、湿地生态培育区等七大功能区。 相城区东太路绿化工程:全长10.8公里,绿化工程总面积约1000亩,预计2011年上半年全线完成建设。东太路是相城区“花城”建设的重点和亮点工程。 平江新城绿色走廊工程:北至沪宁高速公路,南依平海路(新莲路),西到十字洋河,东达元和塘,总面积约66公顷。它是一个以水体、道路防护林、公园绿地体系为主的生态绿地,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动物群落的迁徙,调高空气质量等。 苏州工业园区中新生态科技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