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泉古镇规划获批 再现昔日“小无锡”盛况
眼前,当人们身临其境看到滨湖区南泉古镇古朴的街区时,情不自禁地会将其作为一个追忆历史的场所,可是,看到眼前一些渐渐破旧的老建筑,特别是它们已不能满足当地老街居民对现代生活的追求和对未来生活的期望时,人们既希望它能作为历史的记忆保存下来,又希望它能脱胎换骨带给人们一个全新的生活。老街就这样成为人们心头割舍不下的牵挂。 (南泉老街) 南泉老街风貌 保护、复兴、传承、合时--11月28日,刚刚经批准的无锡历史文化村镇南方泉修建性详细规划呈现在记者眼前,映入眼帘的是这样一幅“复活”了的古镇风貌图。 古镇道路系统分成四等 看着刚刚经批准的无锡历史文化村镇南方泉修建性详细规划,记者眼前“复活”了一幅江南古镇风貌图。专家对南方泉水乡古镇特征是这样分析的,古镇大都以栅门为边界特征,栅是设在河中的栅栏;古镇的道路系统分等级设置,一等御道,人字形青砖铺砌,是古代为迎接圣驾、圣谕或钦差特地铺设。二等青石板路,是古镇的干道。三等青砖或方砖路,古镇次干道,旧时大户人家的门口和小广场大多铺设这种路面。四等弹石路,用碎花岗石插铺,为普通街巷的路面;江南水乡古镇特色主要在于:河、桥、埠(船鼻子)。 “复活”后的南泉古镇形态似“鱼刺”状街巷结构,“十字”形水乡空间。其规划范围,东起兴隆街、西至安南街、北起南横街、南到永福路,用地面积约23公顷。 西大河、方泉路两侧规划公共设施用地。锡南路、南泉路为公共设施发展轴。西大河既是景观河,也是公共设施廊道。古镇“十字”河附近历史建筑较为集中,具有历史积淀的方泉井成为古镇地标。此段规划为公共服务区,这样既同城市发展结构吻合,也同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目标吻合,以彰显南泉的文化底蕴。古镇公共服务区两侧布置大片居住用地,突出古镇生活气息。 巨大石牌楼为入口标志 古镇的主要出入口在方泉路与育才路交汇处,规划在此建立巨大石牌楼入口标志。 西大河、南横河是古镇区主要的公共开放空间,在这一结合空间节点还设计若干景观节点,形成一系列特色场所。如适当恢复临河建筑、廊棚,并设立临河绿地空间。 沿西大河、南横河两岸,规划宽4-6米的人行街道。梳理核心区街、巷、弄,宽3-4米。商业区除方泉路通机动车外,其余为步行区。住宅区内,道路规整布置同街巷空间吻合。方泉路南、北出入口设地下公共停车场,北入口地下停车场150车位,南入口地下停车场100车位,沿南横路适当布置地面停车位。 规划区内建筑分修缮、修复、整治或更新、新建四类。核心区内对历史建筑按修缮、修复方式全部作保留,两者建筑面积占核心区建筑总面积81%。核心区内更新建筑,根据传统肌理重新作布置,使空间景观更丰富、更符合传统。如布置方泉广场,恢复善修庵。广场内设照壁,置“劝学篇”、“二十四孝”等精雕石刻,形成南方泉景观节点,广场以巷门同历史建筑群沟通。沿河恢复临河建筑,包括建戏台,结合保留的临河老树,规划小公园。 再现当年繁荣的“小无锡”盛况 南泉古镇为无锡十大古村镇之一,根据保护规划要求及规划目标,公共设施布置将最大限度再现传统意象,突出南泉地区的文化底蕴,使古镇成为人们文化休闲的场所,成为无锡山水城以文化为特色的地区。根据现代生活要求和对历史上的店铺进行梳理,在古镇范围内,将尽可能恢复陈立大百货店、洽泰南货店、肖致大南北货店、正大布店,以及兴昌茶食店、悦来饭店、袁龙根烧卖店、鲍菊秀的米粽、源丰润糟坊等,再现当年繁荣的“小无锡”盛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