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结构 查看内容

房山三古塔受损严重 形如被啃干净的玉米棒

2014-3-6 23:51|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509| 评论: 0

摘要: 摘要: 塔院现存三座建筑形式相同的僧侣墓塔,为清宣统元年(1909)所建,八角形,砖结构,高约7米,叠压双层须弥座,塔身正面发券龛门,塔身上再建须弥座,其上逐渐收拢,宝珠封顶。三座宝塔受损严重、盗洞遍布。 ...

摘要:塔院现存三座建筑形式相同的僧侣墓塔,为清宣统元年(1909)所建,八角形,砖结构,高约7米,叠压双层须弥座,塔身正面发券龛门,塔身上再建须弥座,其上逐渐收拢,宝珠封顶。三座宝塔受损严重、盗洞遍布。

玉虚宫内的三座古塔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坏

    现存古塔百余座,约占北京地区古塔数量的一半,房山素有“古塔冠京师之誉”。在周口店镇黄山店村的宝金山玉虚宫塔院却让人心生悲凉,用“摇摇欲倾”描述这里的三座古塔毫不夸张。房山区文委文物科表示,将会尽快抢修。
    宝金山玉虚宫,是由前宫、后宫、塔院三部分组成的道教建筑群。2013年1月,房山区将其列为普查登记文物。与此同时,财政拨款启动玉虚宫抢险修缮工程。近日,现场可以看到,前后宫的维修已接近尾声,距离后宫约50米的塔院却没有得到保护。
    塔院现存三座建筑形式相同的僧侣墓塔,为清宣统元年(1909)所建,八角形,砖结构,高约7米,叠压双层须弥座,塔身正面发券龛门,塔身上再建须弥座,其上逐渐收拢,宝珠封顶。三座宝塔受损严重、盗洞遍布。
    南侧宝塔的塔身受损严重,看上去摇摇欲倾;中间宝塔,塔身被“开膛破肚”,灰砖多半剥落;北侧宝塔,塔身中段“体无完肤”,灰砖剥掉后,貌似被啃干净的老玉米棒。
    百余年的自然风化、人为破坏,古塔内外已再无可盗之物。如今,幸存下来的建筑,也随时面临坍塌的危险。塔院是玉虚宫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塔本身亟待修缮加固,同时应配套文保标志、防盗护栏。
    就此事,相关人员称,玉虚宫前后宫修缮为一期工程,塔院已纳入二期修缮工程,他们正等待上级主管部门审批,争取尽快开始抢修。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