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灾区房子体检,我们义不容辞
摘要: 继第一批结构专业志愿者从灾区凯旋归来后,5月23日,CCDI又从结构事业部抽调8名精兵强将,奔赴地震灾区进行房屋震害鉴定。这8名志愿者在灾区发扬了敢于吃苦、敢打硬战、团结协作的精神,充分发挥自身专业技能,为灾 ...
继第一批结构专业志愿者从灾区凯旋归来后,5月23日,CCDI又从结构事业部抽调8名精兵强将,奔赴地震灾区进行房屋震害鉴定。这8名志愿者在灾区发扬了敢于吃苦、敢打硬战、团结协作的精神,充分发挥自身专业技能,为灾区的援助工作做出了贡献。6月1日,在灾区奋战了多个日夜的8名志愿者平安回到了各自的工作岗位。 在深入灾区的这段日子里,他们有着怎样的经历及感受?在余震、疫情等不利条件的威胁下,作为结构工程师,他们如何克服困难、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开展工作?通过亲身参与抗震救灾,他们在专业技术及生命体验方面又有哪些收获?日前,记者采访了他们。 [B]我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 钱磊:上海区域公司结构师[/B] “面对着一幢幢倒下的房屋、一座座坍塌的桥梁和一个个消失的生命,我的内心很难受。看到他们的惨状,我感到我真的是很幸福的。作为一名结构师能亲赴抗震救灾第一线,我感到十分光荣,也是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对我来说是一次机遇和挑战。如果工作上和时间上都允许的话,我想我可以为灾区做更多的事情。” [B]报名两次终如愿[/B] 坐在记者面前的钱磊,脸上还显出憔悴、疲惫和倦意,他的手脚上一大片被蚊虫、螨虫等咬过的地方,至今还红肿瘙痒。 钱磊告诉记者,在5月15日公司第一次发布征集结构师到灾区援救的邮件时,他就报了名,但由于手上的工作太多且很急迫,没被公司选上。于是,在5月21日公司再次发布征集结构专业志愿者的邮件时,钱磊又一次报了名,最终如愿以偿。 说起这事,身为党员的钱磊至今仍对未能在第一时间前往灾区有些“耿耿于怀” ,并自嘲“自己还是幸运的”,毕竟,公司还有很多的结构师报了两回名都“未能得逞”。 为了安心前往灾区,5月22日晚钱磊连夜忙完手上的工作,第二天一大早便与同事一起坐飞机到成都,然后转坐汽车到德阳。下午4点左右,钱磊和同事赶到了德阳市区,这座以工业著称和素有“天府粮仓”美称的城市已经变成了一座难民营,街道、广场上挤满了惊魂未定、衣衫不整的市民,大人紧搂着哭闹的孩子,有的男子只穿着一条内裤,有的女子裹着被单,闹市中倒塌的房屋随处可见。此时的德阳已经是满目惨景。 在大自然罕见灾难面前,人的生命似乎是那样的不堪一击。钱磊和同事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作为宇宙间最有尊严感的生物,人也会如此脆弱。 [B]提前进入角色[/B] 与公司原来在德阳的同事作了简单的交接后,钱磊便和同事开始熟悉工作的流程。谁知当晚,他们便遭到了闻讯赶来的居民的“围剿”,被迫提前进入了角色──在他们住地附近的居民得知他们到来的消息后,迫不及待的要求他们连夜检查房屋。 望着有房不敢住而在屋外摆帐蓬睡觉的居民,钱磊和同事心里很难受,他们知道,群众害怕上楼,是源于对地震的恐惧心结还没有解开。于是,他们不顾路途的劳累,连夜为群众检测房屋。在检测中,还向群众进行了解释,说由于震后损坏,部分建筑物的墙面出现裂痕是普遍的、也是正常的现象。但如果裂痕出现在柱子或房梁上,则有可能是结构性裂痕,需要专业的机构予以实地勘测,才能确定建筑物的受损程度。 经过钱磊和同事的解释,居民才消除了不安的情绪,进入自己的房屋睡觉。钱磊也更加感觉到自己此次工作的责任和意义。 [B]遭到蚊虫的围攻[/B] 当晚,住在帐篷的钱磊便遭到了大量蚊虫的围攻,手和脚被咬得惨不忍睹。加上皮肤过敏,在灾区工作期间,钱磊被迫两次去医院治疗。医生再三叮嘱他,不能吃酸辣的东西。可是德阳里的饮食都是有一定程度的酸辣的,到最后钱磊只能少吃菜多吃饭。 由于每天都要上下几十层楼梯,天气炎热,钱磊身上那被汗水湿透了的衣服直接磨擦到受伤的皮肤,又痒又疼极其难受。特别是晚上,觉也睡不好。为了保证第二天有足够的体力去开展工作,钱磊只好一边忍着痒和疼一边强迫自己进入睡眠状态。 [B]我做了该做的事情[/B] 大震之后的绵阳,余震不断,有时一晚有感余震就多达20余次。钱磊就碰上了一次6.4级的余震。 5月25日下午16点20分左右,德阳所有的楼房都在猛烈地晃动着,让人感觉到极其眩晕,整个人也随着这种波动左右摇晃,一点也不能站直了。 当时钱磊正坐汽车赶往另一工作地点。他往外一看,跑出来一个、两个、十个人……不到一分钟,德阳市的空旷地带上都站满了人,一瞬间大街上异样喧闹起来。有男人一手扯着孩子,一手拉着老婆的,有母亲抱着未满月的婴孩的,也有年迈的老两口互相搀扶着的…… 强烈的余震感使人们迅速聚集在空旷地带,奇怪的是,人们的面部都没有丝毫的恐惧,大街上,随时都能看到大家凑在一起说笑着,大概是对这种余震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在面对生与死的考验时,当地居民表现出来的坚强,深深的感动了钱磊。 在灾区的几天时间里,钱磊一直从早上工作到晚上,白天检测房屋晚上写工作报告。计算下来,钱磊和同事就一共检测了90多幢房屋,约40万平方米。 在检测中,钱磊发现,年代较久的小区在建造的各环节上均存在问题,所以震害较重。新建小区,普遍质量较好,所以震害较轻。而最令钱磊心酸的是,在汉旺镇,有一对中年夫妇坐在自己倒塌的房子前,一动不动,脸上挂满了泪水,充满了绝望。这对中年夫妇对钱磊说,这房子是他们一辈子的心血和积蓄,如今倒塌了,以后该怎么办呢……一回想起这对夫妇的神态,钱磊就忍不住叹息说:“太可怜了,他们真的是太可怜了!” 当记者问起钱磊,在到处充满了消毒水味和随处可见身穿防化服的工作人员的环境下工作,会不会害怕时,钱磊说:“置身其间,你会忘记恐惧,因为那种心酸和无言的痛苦渐渐弥漫了全身。” 虽然对灾区的房屋检测工作暂时告一段落了,但钱磊说:“其实,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如果说工作上和时间上允许的话,我还会去灾区为他们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希望灾区的人们能早日走出这次灾难的阴影,重新回到以前幸福、快乐、和谐的生活。” [B]把感动变成工作的动力 郭锐:上海区域公司结构师[/B] 6月1日中午从灾区四川德阳回来后,郭锐来不及休息就投入到日常的紧张工作当中。经记者多次联系,他才忙里偷闲与记者聊起赴四川进行房屋检测工作的事情。 [B]紧急受命赴灾区[/B] “我们此行的主要任务是按照当地建设局的安排,排查市区的单位住宅和部分民房,然后根据房屋受损情况提出具体意见,该拆的拆,该修的修。”郭锐告诉记者。 在5月23日前往灾区时,9岁的儿子问郭锐:“爸爸,您去灾区检测房屋会不会碰上泥石流,会不会很危险?”当时,他只是摸了摸儿子的脑袋,对儿子笑了笑,然后说了句:“没事的,爸爸很快就会回来的。” 到达灾区德阳后,随处可见的帐篷给郭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了让居民能消除对地震的恐慌心理,早日回到自己的房子睡觉,郭锐与第一批志愿者同事简单交接之后,马上就投入到工作当中。检测、写报告,忙个不停。 据郭锐介绍,他在灾区的工作条件与CCDI第一批到灾区工作的人比,其实好多了,在后期能住上宾馆,而且每天三餐都是有保证的,有时晚上还能在有空调的房间里写工作报告。 [B]成为当地的“香饽饽”[/B] 在灾区的这几天,郭锐和同事成为当地群众的“香饽饽”,群众争先恐后的把他们请到家里检测房屋。郭锐说,在检测时,有时刚从6楼下到地面上,又有一个人冲过来说他的房子也在6楼,希望能帮检测、鉴定一下。为了尽快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郭锐和同事又重新从1楼爬到6楼,开始新的检测。这样的情景几乎每天都有发生。 让郭锐欣慰的是,每当检测完一处房屋后,群众都会说上相同的一句话:“你们专家说这房子没问题,我们就放心了。你们的到来,对我们来说真的是雪中送炭啊!” 听了这话后,郭锐在感到很自豪的同时,也深感责任更重了,对这份给群众吃定心丸的工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B]把感动变成工作的动力[/B] 对于此次地震出现的大量房屋倒塌,郭锐从技术角度分析它的主要原因是:大量使用砖混结构,且没有抗震构造措施;大量使用预制板结构,而不是现浇板结构。从抗震设计来看,砖混结构、预制板结构均是对抗震非常不利的,出现这些情况可能是没有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没有规范的施工造成的。原因很多,观念上的、人为上的、经济条件上的、施工条件上的,各种原因造就如此多没有抗震设防措施的建筑物出现,实在是不应该啊! 郭锐说,合理的抗震设计必须通过高质量的施工才能起到抗御地震的作用。希望人们在以后建房时,要把好抗震设计和施工两道关,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建设工程的抗震性能。 问及郭锐这次参与抗震救灾的感受,他说,感受最深的就是“当地的人们很坚强,他们表现出来的精神让人感动。我在把这种感动变成工作的动力,努力的为灾区多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 在采访的最后,郭锐说:“在德阳这个我到过的灾区,我为善良的人们遭受如此惨烈的天灾而悲伤,但我更为无数中国人面对无情灾难的奋力抗争而感动。他们用简陋的工具,赤裸的双手,在死神的身边抢救每一个幸存者,不抛弃,不放弃。与他们相比,我做的只是一些平平淡淡的事情,没有什么可宣扬的,我只是贡献自己的爱心,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有机会为灾区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我感到很荣幸!” [B]六盒巧克力送给灾区小朋友 全戈:深圳区域公司结构师[/B] 当记者与全戈联系上时,他刚从灾区回到深圳。说起在灾区的工作时,全戈没有谈太多的工作成绩,更多的是表达出对灾区人民的深深牵挂。 回忆起在灾区的日日夜夜,全戈记忆犹新。他说,在灾区,经常能看到一条条红丝带,一个个身影,出现在抢险救灾的每个角落。这些志愿者虽然默默无闻,但却同样尽着自己最大的努力:为了共同的目标,为那些依然经受灾难煎熬的兄弟姐妹。这些人的行为也在激励着全戈,更加努力的为灾区做更多的事情。 在灾区的几天时间里,全戈除了努力的做好工作外,最牵挂的是这里的孩子。望着遭受重创的灾区孩子那天真的眼神、依旧清澈的目光和悲伤中透出的坚毅,全戈的心被深深的震憾了。如果没有灾难的发生,灾区的孩子还在明亮的教室里上学,还在宽敞的操场上运动,可是如今只能在帐篷里度过。在彭州,全戈把特意从深圳带去的六盒巧克力作为六一儿童节的礼物送给了灾区的孩子,想以最简单的方式给孩子们带来更多甜蜜的感觉,希望他们能走出地震的阴霾,重新快乐起来。 从深圳到彭州,一路上看到了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救援队伍。“地震之后,我能感受到我们中国人团结的力量。很多有钱人开着奥迪、奔驰去排队献血,这是以前是很难看到的。” 由于在灾区工作时,全戈被安排住在受灾比较轻的市区里工作,虽说条件相对好很多,但在安静下来休息时,还是有不少的无名虫子前来“骚扰”。他带去的驱蚊水也未能抵挡住蚊虫的来袭,导致全戈的全身被咬了几十处,出现了瘙痒、红肿、流脓的现象,一到晚上就特别难以入睡。有几个晚上,由于白天工作太累,晚上又睡得太晚,发生余震时,他都不知道。 彭州此次受灾面积非常大。考虑到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在检测时,全戈按规定从整体上对房屋进行安全评估,判断其房屋是否能够入住。作为一个结构人员,通过这次参与抗灾,全戈深刻地感受到了,作为一个结构设计人员所担负的责任是与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紧密相关的。他希望受灾的居民以后建房子时,靠近山脉地震带的地区宜采用框架结构,而像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抗震设防等级应相对提高。在考虑房屋建筑抗震能力的同时,也应高度重视由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因为对房屋建筑来说,最主要的次生灾害就是火灾,以及由地震引起的地质灾害。因此在今后房屋设计中有必要增加结构抗火设计,同时地基的设计也应充分考虑到地基变形对房屋安全的影响。 在彭州发生的两件事情,让全戈忘不了灾区人们的感恩之情。为了感谢他,一个抱着孩子的妇女从破旧的房子里拿出一根雪糕送给他,在遭到他的婉拒后,这名妇女抱着孩子追出好远,硬是把雪糕塞到他的手里,并满怀深情的说:“这么多天,你们没日没夜地检测房屋,没日没夜地帮助我们,这份恩情我们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天气热,用它来解解渴吧,你们辛苦了!”还有一件事是,不知在何时,一个读三年级的小女孩把一颗心爱的巧克力糖作为礼物悄悄地放在他的安全帽里。 通过这一次去灾区支援抗震救灾,全戈觉得自己比以前更成熟了,是灾区的人们让他更加明白了什么样的精神叫坚强。 在彭州市,全戈和同事共检测了约3000户房屋,但是他仍觉得为灾区的人们做得太少。地动天不塌,大灾有大爱。他祈佑逝者,愿天堂里不再地动山摇;并祝福生者,在废墟中重建美好家园。 [B]希望大家继续支援灾区人民 朱斌:深圳区域公司结构师[/B] “灾难之中,有爱相伴;悲伤之上,感动常存;一路艰辛,一路感动。”从5月23日到灾区彭州工作,到6月1日回到深圳,在灾区的几天几夜,让朱斌有了很深的感慨。 尽管那边余震不断,但是当朱斌知道自己被公司选中去灾区时,他没有丝毫犹豫,“一个男人,这个时候必须站出来!”家里人得知朱斌要去灾区援助时,虽说有些担心,想到朱斌能为国家和灾区出点力做点贡献,都表示了支持。 按原定计划,朱斌本来是5月23日13点30分到成都的,后因飞机延迟起飞,15点30分才到达成都, 转乘汽车到彭州的时候已经是17点30分了。晚上与第一批同事方工、魏工交接工作后,时间已是20点。 在从成都到彭州的一路上,朱斌的心情都很忐忑不安,看到最多的是摆在路边的帐篷和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工程建设队、医疗队等支援队伍。 朱斌每天步行的时间累计要超过10个小时,工作一天后,最想做的事情就是躺在床上休息,话也不想说。可是,想到早一刻完成检测房屋就能早一刻为居民解除心里恐慌时,他们又强打精神继续工作。“我们的工作很平凡,但很重要,也很有意义。” 在彭州,倒塌的房屋、带着血迹的鞋子、遗落在废墟里的书包、裂开缝隙的路面、埋藏在石板废墟里的手脚和压在石板下的小孩子的尸体,每次见到都让朱斌感觉到彻骨的寒冷。这一切,也让朱斌明白,作为一名结构设计人员,做一个安全、合理的设计是多么地重要。 目前我国抗震设计的目标是“大震不倒,中震可修,小震不坏”。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历来是建筑设计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可是,在灾区里,朱斌发现其实很多房屋本身结构是很不合理的, 无论是框架还是砖混结构,楼梯间损伤均最为严重。比如有很多的房屋都是采用预制板结构,而且预制板之间没有任何加固连接措施,仅仅是简单的搭在一起而已,就象搭积木一样,很不牢固,地震后很多板块都移位了。对此,朱斌认为,从结构方面来说,主要就是设计安全的房屋,然后让有施工资质的单位施工,这样才能保证合格的设计能够实现,最终拥有合格的房屋。 在灾区的最后两天里,与朱斌同组的一个来自成都的志愿者,在快要结束鉴定的工作时,被一农户家的狗咬了,但他仍然坚持工作到了最后。在与朱斌等人一起吃饭的时候,这名志愿者还对朱斌和全戈说:“我代表四川人民感谢你们的工作!” 朱斌想,其实这个时候,四川人民最应该感谢的是这名志愿者,他的敬业精神更让人感动。“最大的困难除以13亿就会变得很小,最小的爱心乘以13亿也会变得很大。有全国人民的万众一心,四川灾区就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我希望大家能以实际行动继续支援灾区。” 朱斌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