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结构 查看内容

近距离,接触一个真实的彭州

2008-6-11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689| 评论: 0

摘要: 八天,又是八天! 继赵旭千的六人小组之后,CCDI结构事业部方卫兵、魏智辉一行两人,自5月18日至5月25日整整八天,深入四川彭州灾区,对当地数个乡镇的房屋开展了鉴定评估工作。在这里,他们近距离地接触到了 ...
八天,又是八天! 继赵旭千的六人小组之后,CCDI结构事业部方卫兵、魏智辉一行两人,自5月18日至5月25日整整八天,深入四川彭州灾区,对当地数个乡镇的房屋开展了鉴定评估工作。在这里,他们近距离地接触到了彭州,也认识了那些真实鲜活的彭州人。 [B]等待彭州—— “正好是这个专业的,就做点贡献吧”[/B] 5·12汶川8级强烈地震发生后,CCDI迅速向全体员工发起了向灾区募捐的倡议。跟其他人一样,结构事业部的魏智辉献上了自己的一份爱心。除此之外,他也在琢磨:我还能做点什么? 15号,结构事业部将选拔一批工程师赴灾区参加房屋评估鉴定工作的邮件发到了的各人的信箱里。大家反应都很快,当魏智辉看到邮件时,同事郭峰已经被选进了工作小组,这让魏智辉十分羡慕。能实现心中的小小愿望,为灾区的人民做点贡献,在这个刚毕业的年轻人看来是多么的幸运。他很清楚,有太多的同事正在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况且名额不多,必须努力争取才行。于是,他鼓起勇气,给深圳事业部的总经理施永芒打了进公司以来的第一个电话。不仅是要表决心、述抱负,他还亮出了自己的“杀手锏”——硕士期间主攻危房鉴定与加固,并且曾多次参加房屋鉴定工作。他的热情打动了施永芒,他的技术也正是团队需要的,于是,施永芒决定批准魏智辉加入。 拥有20年结构工作经验的工程师方卫兵也报名了。他的理由很简单:正好是这个专业的,就做点贡献吧。虽然对房屋鉴定的流程不甚了解,也没有专业的鉴定仪器,他对自己的技术和经验还是有自信的。比起专业的房屋鉴定专家,方卫兵相信结构工程师在知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上更有优势。 经过选拔,方卫兵与魏志辉都入选了鉴定小组。应成都市建设局邀请,他俩将单独组队,奔赴灾区。 得到入选的消息后,方卫兵和魏智辉就随时待命。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走,也不知道要去哪里。两个人抓紧把手上工作提前完成,并且保持手机24小时开机、满电。因为从来没有这样的经验,他们也不知道该准备点什么。先期抵达四川灾区的施永芒打来电话,说没地方睡,他俩才知道应该备一顶帐篷。 出发令来得出人意料。18日凌晨两点半,CCDI成都区域公司总经理张明慧突然给方卫兵和魏智辉发去短信,告诉他们第二天中午必须赶到成都。这个时候,行李没有收拾,很多东西也没有买。新兵魏智辉甚至连个像样的背包都没有。 有人告诉他,公司附近的建设银行有个办信用卡送背包的活动,于是他一大早就跑去银行等着开门。办好信用卡,背包的问题也搞定了。两个人汇合后,又去简单地买了一些常用药品。听说当地缺口罩,他们也买了很多,心想多买点送人也好。 临走之前,魏志辉给家里打了个电话。他本来不想告诉家人,怕他们担心;后来想想不告诉又好像不负责任,还是把事儿说了。好在他从小到大都稳重、独立,父母也很放心,只是提醒他要注意安全,每天给家里报个平安。不过方卫兵直到上飞机也没和家里人说实话。知道消息后的两天,他一直假称要被派去成都出差,怕说出实情家人有意见,会拦着他不让走。直到抵达了目的地,他才安心告诉了家里。 和赵旭千的队伍一样,方卫兵和魏智辉也是先飞往成都,再由成都转去灾区。在从深圳飞往成都的飞机上,很多乘客都是志愿者、心理专家,他们抵达成都后将会奔赴灾区各地,以不同的方式帮助那里的人们。想着可以和这么多爱心人同坐一架飞机,魏智辉觉得很自豪。 在飞机上,两个人对即将到来的工作进行了交流。魏智辉因为做过房屋鉴定,知道里面的程序很长很繁琐,对于这么大量的工作有点担心。方卫兵则是另外的想法。他估计在目前的情况下,接下来的工作不可能是纯粹意义上的鉴定,而应该是偏重于总体判断:“能住”或者“不能住”。同时,作为老人,他告诉魏智辉:特殊时期要采用特殊办法,在鉴定的时候还是要保守一点,如果模棱两可的就判为“危险”。毕竟肉眼不能看清一切危险,而人的生命是宝贵的。 一下飞机,两个人记住自己来的任务,不停地盯着房子细看。成都房屋损毁不大,他们多少有点放心。在张明慧处接了消息——去彭州,两个人马上就上了路。 车子开离市区,他们才知道轻敌了。越往郊区走,房子震损的痕迹越重。魏智辉在心里默念:希望没有伤到人。 [B]亲历彭州—— “条件非常艰苦,但村民们都很乐观”[/B] 作为房屋安全评估工作组成员,方卫兵、魏智辉和其他的专家、志愿者以及当地的一些工作人员一起,住在了彭州市区的一家宾馆里。虽然条件一般,但比起夜夜住帐篷的赵旭千等人,他们已经是在天堂了。而且宾馆还提供早、晚餐,这点尤其让人满意。 方卫兵、魏智辉住的是双人标间,但屋里被安排了三个人:两个人睡床,一个人打地铺。几天里,三个人白天出门工作,晚上回来睡觉,住得还不错。只有19号预报六至七级强烈余震时,他们才被宾馆“赶”了出来,睡了一夜帐篷。当时他们喊同住的另一个人一块出去,但那个人白天工作太累,不愿意到外面折腾,说了句“没事儿”,往头上架了一个桌子就睡了。看得两人目瞪口呆,直呼此人“心态好”。 此后,两人也跟着学习了这种心态,既要保证休息,又要注意安全。具体的做法是每天睡前打开窗户,有危险就往外面跳。反正他们住一楼,方便。 每天早上吃过早饭,8点半就开始工作。 彭州是成都下属的一个县级市,在地理上基本是一头靠汶川、德阳,一头靠都江堰。比起德阳,这里的灾情要轻一点。在市区,建筑严重损坏、大变形的比较少,乡镇的破坏就严重得多,面积也大得多。因此,此次房屋鉴定的工作重点在乡镇。 抗灾指挥部把房屋安全评估的专家分成12人一组,每个组每天大概负责10个村的房屋鉴定。以一村1000户计算,总共就是10000户。而且每个村庄情况还不一样,平原地区的村庄相距较近,靠山的彼此间距就要远得多。被拉到目的地后,每个小组再分头行动。 在彭州的这八天,方卫兵和魏智辉两个人查看了几千栋房屋,从早上8点半到晚上7点,跑得腿都快要断了。而且,第一天,每个鉴定专家的中餐只有两个小面包和一瓶水,一到下午就都饿得没力气,几乎走不动了。后来情况开始好转,发了牛奶和饼干,方便面也能泡着吃了。 在鉴定工作开始的当天,方卫兵和魏智辉两个人还收到了中国移动发来的短信,告诉他们:凡是在重灾区的用户,话费全免。以后每打一个电话,都会收到一条。他俩觉得,灾难面前,全国人民确实是团结在了一起,套用一句话,叫做“众志成城”。 方卫兵他们走访的几个村里,建筑都破损得非常历害。这里虽然属于成都管辖,但农民的生活非常贫苦,住的也很差。房屋不仅破旧,而且根本没有经过正规的设计、施工,再一地震,更加不能住人了。 鉴定小组由一个当地的村干部带着走家串户。他一路走,一路让专家们把问题评定得重一点。方卫兵也理解他的心情,这块地方太需要国家的支援了。 地震刚发生的几天里,因为市领导估计得过于乐观,彭州没有被列为重灾区,一开始分配到的物资不是很多。后来老百姓有所反映,救灾工作才得以跟进。 在房屋评估小组到达的时候,彭州下面的村民还没有领到救灾帐篷。在那些村子里,所有人都住在外面。大家用塑料布搭起一个个帐篷,一家人就挤在里面。帐篷都很小,除了能住几个人,什么都放不了。锅碗瓢盆之类的生活用品只能放在外面,拿块塑料布盖一盖。这里的村民苦惯了,也能凑合,怎么住的都有,个别好的能有个床,更多的弄了块木板就往上躺。 这里的卫生条件很差,帐篷也不避雨。在鉴定小组初来的几天,彭州一直下雨。一场雨下来,整个村里一片狼藉。方卫兵和魏智辉雨衣也不穿,带个头盔就往各村去看房子。一是东西太重不好赶路,二是他们觉得跟这些村民相比,自己的生活已经好太多了。 每到一个村子,方卫兵、魏智辉都要先询问一下那里的人员伤亡情况。还算幸运,这里的人员损失倒是不大。而且,虽然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但村民们都很乐观。经常一家人挤在一个小小的棚子里,脸上还都是笑呵呵的,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因为当时还处在救援阶段,鉴定小组到了各村也要肩负一些宣传工作,让大家先自救,同时等待政府的支援。这个时候,村民们都会很理解,他们都说:“政府,你们先救人吧,我们能活下来已经很知足了。”对于村干部带着的鉴定专家,他们都会很尊敬地喊声“政府”。 [B]深入彭州—— “这里的工作也有一些困难”[/B] 在记者的采访中,方卫兵也说到了彭州房屋鉴定工作的几个困难。 首先一点,就是一些人的不理解。彭州下面的村民都很淳朴乐观,但在糟糕的现状面前,被生活逼急了的某些人也会说些牢骚话。有人就说过:“你们政府光说不能住,但就是不解决。”方卫兵对他也会进行一些宣传工作,但说到底,这个问题不是他一个人能够解决的。 其次,灾区房屋鉴定过程本身就存在危险。很多房子已经严重变形,余震又经常不期而遇。方卫兵和魏智辉反应比较慢,但村民们已经是经过血泪教训的。经常方卫兵他们在看房子,刚才还是围了一圈人的,突然一转眼就都散开了,都在往空地上跑。青川六点四级余震那次就是这样。方卫兵拿着相机在给房屋照相,注意力都在手上,就没有察觉什么,只是听见房子响得历害。转身一看,周围的人早就跑得老远。冒着余震进到危房里,确实很冒险,但他俩觉得,既然这么大老远跑来了,总要认真点对待。 在城区检查时,和灾民做解释工作耗费了大量时间,这是他们面临的第三个困难。 村民们乐观淳朴,生活也好凑合,但在彭州市区就不一样。方卫兵说,城市里人的心态比较复杂,大家对生命的关注度明显提高,都非常想知道“我的房子能不能住”,“安不安全”。解释的工作量很大,但专业的东西,又很难跟普通市民说得清楚。这一点,给鉴定小组的工作造成了很多困扰。 在一幢普通的居民楼里,各个住户的破坏有大有小。因为时间紧、工作量大,鉴定小组一般就会挑选其中比较严重的几家进行评估,并出具鉴定报告。但是,一旦知道鉴定专家到来的消息,几乎每家住户都会冲出来,要求专家去看看。 有一次,他们已经看完一栋居民楼,正从里面出来,后头追出一个七八十岁的老太太,非要拉着专家再去她家看看。居委会工作人员跟她说:“这里已经看过了,会有总体评价出来的。到时候你看这个评价就行了。”老太太看缠不过,就上楼去喊人。结果,出来了一个双目失明、拄着拐棍的老头,颤颤巍巍地走着,嘴里还念叨着:“给我们看看吧。”方卫兵也于心不忍,就又回去专门给看了看。 还有一次闹得更大。他们跟着一个居委会干部去评估一个居民小区,但这个小区比较特殊,前面的几栋楼归这个居委会管,后面的归另外一个。查完前边几幢,居委会干部就带着鉴定专家要走。这个居委会下面还有好多建筑没有查。但后面楼里的居民看到鉴定专家到了门前却不进来查,顿时闹了起来。还有人声称:“不来查,我们就到市委去告你们!” 所以,在方卫兵、魏智辉看来,城区的工作最难做。这里的户数很多,每家都希望你能给他们一个详细的解释。这些解释、说明的工作,让他俩觉得很有压力。 不过,总的来说,鉴定小组工作的重点还在乡村镇。看到那里的情况,方卫兵很担心,二十个镇,一个镇少说一万户,房子又不能住了,他们以后的生活该怎么办呢? [B]寄语彭州—— “你们都是好样的!”[/B] 到5月25日晚,方卫兵、魏智辉又迎来了CCDI结构事业部的第二批救灾鉴定小组。跟他俩换班的是全戈和朱斌。 完成交接,两个人26号又在成都逗留了一天,对八天来的房屋鉴定工作作一个总结报告。这是当地建设局要求的,方卫兵也觉得对自己、对灾民得有一个交代。 这次彭州之行,因为去的是乡镇,更加贴近了解了老百姓的真实状况。对这次支援行动,方卫兵有两个感受:一是当地村民的生活实在太艰苦了,二是看到了中国人的团结与力量。他说:“这些东西在平时是看不到的,但是在这次灾难面前,人与人之间的支持和帮助都凸显出来了。” 这次经历,也让年轻的魏智辉终身难忘。他领悟到:对于生者来说,活着其实就是最大的幸福。与那么多志愿者一起服务灾区的行动,也让他体会到: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份最淳朴的善心,等需要的时候,它就会爆发,并汇聚成一股敢与天地斗的大爱的力量。 顽强、乐观的四川人民,令魏智辉佩服不已。对于他们,他觉得自己并没有资格说鼓励的话,因为他们比他更坚强,更乐观。他想说的只是:“你们是好样的!四川的明天会因你们而美好!”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