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路桥 查看内容

杭州地铁频发漏水事故部分站点如水帘洞

2012-12-12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302| 评论: 0

摘要: 杭州地铁的半个月,一直和这个让人心烦的字眼纠缠不清。开通之初,9天3站漏水的尴尬仍历历在目,从前天下午开始,地铁武林广场站陆续出现了三处渗漏点,成为第四个被漏水困扰的地铁站点。而昨天傍晚,又有网友报料, ...

杭州地铁的半个月,一直和这个让人心烦的字眼纠缠不清。开通之初,9天3站漏水的尴尬仍历历在目,从前天下午开始,地铁武林广场站陆续出现了三处渗漏点,成为第四个被漏水困扰的地铁站点。而昨天傍晚,又有网友报料,西湖文化广场站紧随武林广场站也出现了渗漏。

昨天中午,记者来到武林广场站,走下B出入口的电梯,就看到前方转弯处摆放着一个水桶。地面上约有2平方米的积水,天花板上吊着十几颗水珠,摇摇欲坠
相比B通道的漏水处,E出入口对面的墙角处漏水已非常严重,滴落的水珠几乎连成了一条线,地上的水桶10分钟就能接满一桶水。

负责维修的刘师傅告诉记者,这处墙角正是消火栓所在的位置,漏水缘于天花板上消防用水管道一处堵塞破裂。刘师傅说,他们是中午进站维修的,起初以为是消防水管的阀门松了,结果加固后水还是不停地漏下。第二次检查,才发现是阀门的皮圈破了。“用水管道在这里有一个接口,是为新地铁通道预留的,平时都是堵着的。昨天正是这里出现了裂缝。”

而B出入口的天花板漏水,刘师傅说,可能是因为地铁在施工时混凝土用分块浇筑的,中间存在缝隙,水就从缝隙中渗漏出来了。

地铁集团回应:运营结束后进行修补,工期预计四五天

“沉降缝漏水问题是新问题,还是老问题?换言之,杭州地铁漏水,是技术问题,还是工程质量问题?”这是一位网友前两日在网上发的一篇帖子。他的疑问,也是很多人心头的问号。

昨天晚上,记者从杭州地铁集团了解到,武林广场站站厅层B出入口和站厅A端天花板上方的滴水现象,是由于消防水管渗漏引起,在下午4点半已经处理完毕。而地面出现的渗漏则是因为伸缩缝渗漏(与此前渗漏水原因相同)导致局部地面出现冒水现象。“我们的专业队伍将于运营结束后进行修补处理,预计工期约4-5天。渗水问题对车站主体及列车运营安全均不会产生影响,请广大市民不必过于担心。”

至于西湖文化广场站渗漏的原因,地铁集团表示仍在排查中,一旦查明将尽快处理并告知。
杭州地铁,似乎成了个不定期的筛子――开通不过半月,已经有5个站点出现了渗漏,其中武林广场站、城站站、定安路站等市中心大站赫然在列。“请广大市民不必过于担心”,固然是一句善意的安慰,但当漏水仿佛有了惯性,任谁都会有些不放心。

一个令人感到尴尬的事实是,面对漏水,地铁运营方工作人员,除了见招拆招的“救火”,似乎没有根治的办法。在通报前三起漏水事件时,杭州地铁集团曾有过这样的表态:“吸取教训、举一反三,充分考虑杭州的地质及气候状况,在后续的建设中从设计、施工等方面采取强化措施,全力减少类似的质量通病。”

漏水不是地铁的新问题,在杭州之前的各个城市都普遍存在,那么为何在建造之初,没有在防治和施工上进行精细化的操作与管理?除了地质条件形成的伸缩缝外,几次漏水中都出现了消防管道破损的问题,这就涉及到了当初施工时的设计和质量监督。一句“通病”,不能成为就此揭过的借口。

我们不知道,地铁的漏水事件还会出现几次。但宏大的工程,应该对具体的工艺过程精益求精。毕竟,细节才是影响乘客对地铁信心和满意度的关键。问题已经看到,但隐患仍然潜伏。想要对症下药,找到“病根”,亟需地铁更大力度的排查。

希望杭州地铁能尽快找到根治的方法;

希望在后续的地铁建设中,能有相应的预案和设计。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