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天津路与鄱阳街相接处的东正教堂,始建于1883年,全称“阿列克桑德聂夫堂”。武汉市民亲切称它为“洋葱头”,其顶部区别于天主教堂的六坡攒尖顶上设大十字架,曾是汉口俄租界的标志性建筑,二战期间,其顶被毁,主体建筑保留至今。

天津路正在维修的东正教教堂
已有130年历史的天津路“阿列克桑德聂夫堂”,是武汉唯一一座“洋葱头”式东正教教堂,为迎接明年的中俄文化交流年正在进行维修。教堂的附属建筑在维修过程中被拆,教堂表面水泥也被抠掉。虽然东正教教堂的修复有很多个体问题还尚待解决,但它也反映出古建筑维修中的许多普遍性问题,例如古建筑维修工程是保护建筑群而不是只保留主体建筑,以及在维修中能否采取西方的新旧拼接方式等等。 网友报料,称汉口天津路上正在维修的东正教堂附属建筑被拆,被拆的部分是教堂右侧原为神职人员居住的二层楼房,属于教堂一体的历史建筑。记者来到位于汉口天津路与鄱阳街交界处的东正教堂维修工地,看到工地外围已被围挡围住,工地内除主堂外,周围的建筑物已经清理一空,脚手架与教堂齐高,维修工人正在屋顶上修理烟囱。 随后赶来的工地负责人表示,教堂周围被拆建筑物是建国初期及上世纪80年代后期乱搭乱建的产物,毫无保留价值。而记者问及的右侧二层楼房,确实存在,但并非历史建筑,同样需要拆除。房地局房产教育中心大楼后面的车库,属钢筋水泥式建筑,一度作为食堂使用,并不是过去供教堂神职人员居住的场所。主任表示,目前教堂正在进行加固处理,具体规划设计方案可以问省古建保护中心。 随后,记者拨通了此次东正教堂维修规划负责单位,湖北省古建筑保护中心的电话。湖北省古建筑保护中心副主任、总工程师吴晓回答说,教堂右侧被拆建筑不属于教堂一体建筑,原供教堂神职人员居住的二层小楼早已不在,被拆建筑属后期的乱搭乱建。 武汉著名地方志专家示为了凸显宗教气息,教堂建筑很少是单一主堂暴露在外的,有庭院,有供神职人员居住的场所,而在修复过程中,应该尽量保留这些附属建筑,一体修复。“洋葱头”是俄罗斯传统教堂的造型,教堂顶部是带有十字架的圆屋顶,按照宗教的解释这是指天。而“洋葱头”式圆屋顶的形状是提醒着信徒们蜡烛的火焰,而这火焰会燃烧到天堂。 东正教堂内部砖石结构的堆砌方法很精巧,六边形外墙上的拱券,都是通过大小不一的砖石自然堆砌而成的,而不是现代建筑中借用钢筋结构做支撑,由于承重单位完全由石拱承担,所以外墙很厚。 天津路东正教堂在停止作为宗教场所使用后,经历了多次转手、改造,该建筑表面的历史原貌早已脱落,而现在建筑工人抹的也不是水泥,而是一种含有胶质的涂料,抹之前,先挂网,是对内部砖墙的保护加固。东正教堂启动维修,是考虑到明年中俄文化交流年的契机。而关于专家及网友质疑现场是否是在请农民工维修,不够专业的问题。他表示说,目前省内参与古建筑维修的工人,必须具有文物修复资质,需要在省文物局取得文物修复资质证书。而且此次维修动工,也是相关专家开会论证之后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