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月28日才启用的深圳机场新航站楼,在第20天就出现了多处“水帘洞”景观。有清洁工告诉记者,深圳机场新航站楼近日受到寒冷和强降雨的影响,在地下停车场和新航站楼都出现了漏雨的现象。共出现几十个漏点,机场方面表示部分要等天晴才能修复,事件未对旅客造成明显影响。

T3航站楼
目击新航站楼摆了很多大水桶 深圳近日挂出入冬以来的首个寒冷黄色预警,伴随而来的暴雨令新搬迁未满月的深圳机场新航站楼多处漏雨。有乘客在政务论坛上发表言论称新航站楼蜂窝状的屋顶“专为漏水而设计”,质疑豆腐渣工程。记者昨日前往深圳机场新航站楼时发现,新航站楼内确实摆放了多个白色大水桶,不少桶内已经装了大半的水,清洁工人则持续在拖干地面上的水渍。

地上摆满白桶
有几十个漏点是完全符合标准的 深圳机场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新航站楼表皮结构复杂,天窗数量较多,所以防水难度很大。 资料显示,深圳机场新航站楼表皮为双层结构,形成了38000多个天窗,是北京机场的220倍,幕墙接缝数量是国家大剧院的60倍。深圳设计院专家认为,“这在全球也是绝无仅有的。”如此多的天窗,意味着深圳机场必须克服大面积幕墙防水这个巨大的难题。为此,深圳机场专门组建了一个团队,反复研究实践了9个月,尽最大可能地避免漏水。在航站楼的屋面幕墙施工完成后,施工方在今年10-11月间利用下雨天对楼顶进行了多次检测,对检测出的漏点进行了认真修补。在11月中旬的一场大雨后又集中组织进行了一次修补。但新航站楼的每个天窗都有六条边,也就是六个可能渗漏的地方,加起来实际上有20万个可能渗漏的点。一些业内专家认为,这是“不可能保证完全不漏水的”。 深圳机场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建筑业内相关标准,一般来说有1%左右的漏点是允许的。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整个航站楼有约几十个漏点,而且是滴漏,不是线漏。在业内专家看来,这是完全符合标准的。其还表示,大型公共建筑防水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国内外其他机场也都有漏水的情况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