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承建39公里渠道迟迟难完工
一条不到40公里的渠道,原计划一年完工,却一拖六年。原承建商新疆汇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上市时曾被誉为中国水利第一股。这其中又有着怎样的隐情?
低价中标 设计全长39.3公里的新疆莎车县克洛瓦提渠,主要承担当地两个乡镇和一个农场近30万亩耕地的引水灌溉任务。这个水利设施于2005年5月30日开工,计划次年8月31日前完工。然而,却几度开工,又几度停工,迟迟无法完工。 汇通集团负责这个项目善后工作的工程师张庆春说,原因是政府的配套资金不到位:由喀什地区和莎车县负责筹措的600多万元资金,始终没有按照合同约定汇入中国银行的指定账户。 对此,莎车县水利局长刘建宏说,配套资金早已打入了水利局在当地农业银行的账户。他拿出莎车县农业银行出具的凭证说:“没有打入指定账户,是因为水利局一开始就发现汇通集团有‘钓鱼’之嫌。” 克洛瓦提渠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资金60%来自日本国际协力银行的日元贷款,其余配套资金由自治区、喀什地区和莎车县三级财政负担。刘建宏说:“这个工程从招标之时就存在先天不足,因此从一开始就埋下了祸根。” 据莎车县水利局测算,克洛瓦提渠的建设成本不低于2500万元。在竞标中,汇通集团击败其余3家企业,以2138.97万元的绝对最低报价中标。 莎车县水利局提供的资料显示,汇通集团的各种建材报价均远低于市场价,竞标的总报价比工程造价成本还低300多万元。刘建宏解释说:“这意味着还没开工,中标企业就已注定要亏损。” 据喀什地区水利局一位知情的干部透露,考虑到中标企业的报价过低,可能会影响到工程质量,莎车县水利局曾对招标的结果提出异议,但被当时自治区水利厅的一位主管领导驳回。 无力改变招标结果,莎车县水利局只好要求中标企业将部分建材低报的200多万元补上,以降低施工的资金风险,汇通集团也表示愿意补上这笔差额。刘建宏说,实际上这笔钱从未到过账。 随后,汇率的变化让工程的“资金窟窿”越来越大。克洛瓦提渠使用的是日元贷款,采取“请款报账制”,完成多少工程量,才可申请相应的资金。由于工程拖了半年才开工,开工后进展也很缓慢,这期间,日元持续升值,在前两次“请款”中,汇率损失超过了140万元人民币。刘建宏说,早在招标结束之时,自治区水利厅外资办公室就提醒过中标的汇通集团,立即利用金融工具防范汇率风险,这家企业却没有采纳这一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