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路桥 查看内容

西康铁路秦岭I线隧道

2008-3-25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555| 评论: 0

摘要: 工程概况   秦岭特长 隧道 ,全长18.45km,最大埋深1600m,隧道长度为当时国内第一位、世界第六位。 秦岭隧道 处在一个极为复杂的地质 构造 断裂 带,穿过数个 断层 和高地应力、涌水等不良地质灾害 ...
工程概况

  秦岭特长隧道,全长18.45km,最大埋深1600m,隧道长度为当时国内第一位、世界第六位。秦岭隧道处在一个极为复杂的地质构造断裂带,穿过数个断层和高地应力、涌水等不良地质灾害段。

  隧道按一级、重型、电气化铁路标准设计。中部6614m为钻爆法施工段,其余为TBM施工段。衬砌为复合式衬砌和湿喷钢纤维混凝土两种结构,隧道内铺设超长无缝钢轨线路。

  1997年12月开工,2000年5月竣工。秦岭隧道的建成,为带动陕西经济发展和实施大西北开发战略发挥了重大作用。

  该工程获2001年铁道部优质工程一等奖、2002年鲁班奖

新技术应用与科技创新

  1.在选线设计中,采用了遥感、地面调绘、多种物探新技术,并与钻探相结合,收集了翔实的地形、地质资料,从秦岭地区460k平方米。范围内的17个线路方案中,优选出青岔秦岭隧道(现秦岭I线隧道)的越岭方案。

  2.勘测设计中,采用GPS全球定位系统和V5大地音频电磁探测仪及遥感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洞内采用ZED导向系统,隧道控制测量横向贯通误差为10mm,高程贯通误差为4mm,测量精度在长大隧道施工中处于先进水平。

  3.首次引进德国先进的大型隧道掘进机(TBM)设备与施工技术,可连续完成掘进,初期支护,仰拱块安装,风、水、电延伸和自行轨道铺设等作业。施工全过程采用电脑PLC程序控制,实现了无爆破、无振动、无粉尘的工厂化快速掘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创造了单口月掘进528m和日掘进40.5m两项全国最高记录。

  4.采用了超前锚杆、小导管注浆、湿喷钢纤维混凝土等技术措施,解决了通过断裂带及各种不良地质地段施工难题。应用无钉铺设防水板技术,确保防水效果。路内首次研制应用的TK-961型转子活塞式湿喷机,获铁道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

  5.秦岭隧道平行导坑掘进,采用硬岩深孔掏槽技术,在1997年4月份,单口掘进456m,创全国铁路导坑掘进最高记录。

  6.在国内首次采用弹性支撑块式整体道床新型结构,克服了旧型整体道床轨道支承块不可抽换的弊端,改善了列车振动和噪声条件。

  7.在国内首次采用一次铺设超长无缝线路,为新线铺设超长无缝线路积累了经验,填补了我国新一线铺设长轨无缝线路的空白。

  8.自行研制路内领先的穿行式圆形衬砌模板台车(由防水板铺设架、具有自稳性能的模板总成、穿行架、浮放道岔,后配套等组成),解决了独头运输运距长、工作面多、工序干扰大的施工难题,方便定位、脱模,克服了圆形断面浮力大的问题,提高了生产效率,实现了衬砌混凝土质量内实外美。

  9.在国内长大隧道首次应用套靴式(I型)弹性支承块整体道床新型结构(其施工调整精度最大误差2mm)。应用专用机具,高精度、快速施工弹性整体道床,为高速列车运行提供了线路保证。

  10.采用的维护及报警系统,填补了我国长大隧道无报警通信的空白。提高了铁路运营中的隧道应急报警能力。

  11.首次在电气化接触网工程中,采用国际先进的HVA化学粘固技术及螺栓,达到了不破坏防水层,又便于施工的目的。

  12.隧道进出口均设置了专用污水处理厂,施工污水处理后达标排放,符合国家环保要求。

获奖单位

铁道部工程管理中心

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

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

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一局、五局)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