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部门“过”河拆桥 永宁河上万居民不干
因为要修建一条铁路,流经泸州市叙永县、纳溪区的永宁河上架设了5座临时施工便桥;因为要通过重型车辆,这些便桥修得异常坚固——横跨两岸的桥梁为永宁河畔的两岸居民带来了通行的便利,留下这些桥梁也成为永宁河两岸上万居民的期望。 但是,按照铁路施工“惯例”,由于这些大桥都是按照 “临时便桥”修建的,虽当初也耗费百万巨资,一旦铁路工程结束,就将炸毁拆除。永宁河畔的居民们纷纷开始了“护桥”行动。他们向地方政府反映,集资准备完善桥梁,表示不要工程占地的赔款…… 拆有拆的理由,保有保的道理。 【护桥】 桥 是世世代代的渴望 永宁河发源于四川叙永县与云南省的交界处,流经并贯穿整个泸州纳溪区,之后注入长江。 河流两岸居住着数万居民。虽然是长江支流,但泸州境内的永宁河,也有七八十米宽。永江村11个村社基本上都位于永宁河东岸。在没有桥梁的日子里,村里的几百万斤竹子砍伐后,由于无法运过河,每100公斤要少卖好几块钱。“仅竹子这一项,我们每年就要损失几万元。没有桥,我们村永远富不起来。” 隔着河流,永江村与321国道相望,河流上分别有3个渡口连接着村子和国道。不管是到场镇上买卖农产品,还是孩子们上学,都要通过渡船渡过河流。一旦发大水,渡口就要封闭。孩子们只有在家休息。村民们世世代代渴望着,能有一座桥梁,把对岸的公路和自己的家连接起来。 2005年,隆(昌)叙(永)铁路纳(溪)叙(永)段开始动工。村民们发现,施工单位开始在河上架设桥梁了。大家欣喜若狂:桥墩在河心一个一个地立起来!“啊?河上有桥了!”“有座桥真是太方便了!”村民们那个高兴啊,无法用文字表达。 自永宁河上有了这些施工便桥后,从桥上过河来往的人们便络绎不绝。尽管桥头设立着醒目的“施工便桥,禁止行人通行”的标志,桥面上只是铺设着钢板和木板,连栏杆都没有,依然阻挡不住人们过桥的脚步,尤其是赶集的日子。孩子们上学,也不用起早摸黑了。 很快,村民们得到一个消息:这些桥梁是铁路施工单位为了运输材料和设备临时修建的施工便桥,铁路一旦完工,桥梁就要拆除!好不容易盼来的大桥竟然是“临时”的?这个消息引起村民们的极大不满,他们决心要保住来之不易的大桥。永江村八社社长马昭奎称,“我们和铁路(部门)协商好,把桥留下,河岸上的施工便道由我们出资修建。”马昭奎说,除了铁路工程占地的赔偿款外,村民们还牺牲了很多自己的利益,“就是为了保住这座桥”。 村民们的这些愿望,能够实现吗? 【建桥】 耗资百万 桥体坚固 纳叙铁路公司建设管理部负责人彭光龙介绍,2005年纳叙铁路开工建设伊始,由于铁路需要多次跨越永宁河,为了铁路建设施工需要,铁路公司受施工单位中铁十五局三公司、川铁建设护国项目部委托,分别在永宁河护国镇、天仙镇境内等河段架设了5座临时施工便桥,主要用于对岸隧道施工等运输材料和施工设备。 “按施工单位自行修桥预算,每座桥造价大约需50万元。实际施工造价,每座桥只用了27万左右。”由于这些桥梁需要承载重型机械设备和原材料,桥体异常坚固。 即使是这样,但彭光龙又说,铁路施工完毕后,这些桥梁对于他们就完全没有用处了。“说实话,拆了真的很可惜!毕竟5座桥梁还是花费了上百万元。” 【拆桥】 这桥肯定不能留 在居民“护桥”与铁路“拆桥”的博弈中,纳叙铁路工程一天天正在接近尾声。部分路段已经开始铺设铁轨了。那么,这些桥梁的最终命运该如何确定呢? “这些桥肯定不能留!”纳溪区交通局局长杨文政说这话时,丝毫没有犹豫和委婉。杨文政称,所有施工便桥都是按临时便桥的要求修建的,尽管看上去坚固、承载能力也强,但根本不具备保留的条件。“没有设计、地勘和施工、监理资料,没有经过防洪、通航审批。”据介绍,这些桥梁在施工修建前,几乎都没有按照桥梁设计的要求进行前期准备和必要的审批。交通航运部门曾准备查处这些未经批准修建桥梁的行为,但因该段河流没有短航船舶,加上今年将进行拆除,所以没有进行查处。 杨文政认为,保留这些桥梁的前提条件是,桥梁必须在经过审批后由具备合格资质的设计单位设计,在修建中有严格的监理,所有工程技术资料完备,经过验收后方可作为永久性桥梁保留。“目前这些桥梁什么资料都没有,也根本不具备泄洪和通航条件,即使铁路部门要移交给我们,也不敢接收。出了安全问题谁来负责?” 【设想】 修便桥和规划相结合 据介绍,永宁河上原有两座公路桥梁,还有一座桥梁目前即将竣工;已经列入规划并即将动工的桥梁还有三座,整个永宁河纳溪境内共计划修建6座公路大桥。同时,永宁河纳溪段共有渡口26个,其中大部分也列入渡改桥项目。 交通局称,为了配合今后的村村通工程,所有渡改桥项目也将规划为公路桥一步到位,以保证两岸畅通。 杨文政透露,修建一座桥梁需要花费200多万甚至300多万元。一方面是在花费巨资建桥,一方面又在把已经建起的桥梁炸毁拆除——可不可以在铁路修建施工便桥时结合规划中的桥梁,由地方交通部门和铁路部门共同出资修建,达到一举两得的双赢效果呢?对我们的这个想法,杨文政说,如果双方提前沟通、及时介入“完全是可行的”。 杨文政表示,纳叙铁路施工便桥为今后境内其他大型工程建设中如何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采访手记 可否让“便桥”变“便民桥”? 一边是两岸居民世世代代盼望河上架起桥梁,一边是轻轻松松将耗资百万的“便桥”炸毁,还有一边是交通部门正在积极争取资金建设新的桥梁。据可靠讯息,5座 “便桥”化为乌有的可能性更大。永宁河两岸百姓的桥梁梦,还要继续做下去。 问题还不仅仅是永宁河上的这5座桥。根据铁路部门的说法,几乎在所有需要架设施工便桥的铁路工程上,所有的便桥都是这样的命运:一旦铁路完工,最终难逃一死。这些年来,全国的铁路工地上,究竟有多少便桥就这样拆掉? 尽管永宁河上的桥是拆还是留,目前尚未最终结论,但两岸居民、铁路部门和交通局在有一点上是一致的:永宁河上需要桥!即使便桥被炸毁拆除后,还要耗费更多的资金架设新的桥。 可否让便桥不是便桥?可否当初修便桥时就让它既保证施工需要,又能日后保证居民出行?具体到这5座桥,这个想法也许有些幼稚,但真做到这样了,那桥可免一死、钱可免枉花。 “便桥”加上一个字,就是“便民桥”。如果铁路施工单位、当地党委政府和交通部门都有变“便桥”为“便民桥”的意识,钱便可以少花,民便可以得利,路便可以畅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