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难90米 走了9个月 翔安隧道昨成功穿越首个风化槽,工程进展已过半,力争明年底实现贯通,2009年底通车 昨日上午,厦门翔安隧道迈出建设史上堪称里程碑的一步:服务隧道胜利穿越F1风化槽!这个完全是烂泥且与海水连通、宽达90米的风化槽,被建设者在近9个月的时间内征服,标志着翔安隧道已经度过技术、施工、安全三方面的“最难关”。摆脱所有难题的翔安隧道,将在明年稳扎稳打,高速推进,力争在2008年底实现贯通,2009年底通车。 “2007年,是翔安隧道‘攻坚克险年’。”厦门路桥建设集团总经理、厦门翔安隧道工程总指挥黄灵强昨日接受专访时说,“它是全国第一条海底隧道。在完全没有任何经验借鉴的情况下,建设者征服了F1风化槽,取得了最宝贵的建设经验。现在,再大难关,也能做到心中有数。” 昨日,在施工现场,建设者的脸上无不挂满微笑。仰望隧道穹顶,原本是烂泥的地质带已被完全固化,隧道的横断面上,双手已经能够触摸到坚硬的岩石。这个世界性工程,已经突破了它的最难点,近9月内所艰难前进的90米,令人感叹。 施工单位中铁隧道集团翔安隧道A1标段项目经理孙振川介绍,翔安隧道海底风化槽地质条件复杂,地层中土、砂、石交杂,且与海水直接连通,处理不当极易发生突涌水等灾难性事故,施工风险极大,且没有成熟施工经验可借鉴,能否顺利通过是翔安海底隧道修建成败的关键,专家称其为“世界级的难题”。 “安全高于一切”。在前期工作充分论证基础上,参建各方又在施工现场实施过程中有针对性进行风化槽施工工法和注浆的现场试验,并多次组织国内外专家对风化槽施工方案进行科学严谨的论证,制定了可靠细致的穿越风化槽施工方案。全断面帷幕注浆工艺最终确定,快干水泥浆通过钻孔注射进烂泥带,将之固化成“岩”。 服务隧道F1风化槽长度达90米,从2007年3月开始施工,经过三个循环的帷幕注浆——超前支护——台阶法开挖支护过程方顺利通过。“第一个循环,用了近4个月,第二个循环3个月。在取得宝贵经验后,我们优化了施工方案,第三个循环仅用了1个月。”孙振川说。 业内人士认为,翔安隧道第一次穿越海底风化槽,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其有力地证明了风化槽施工方案是可行的;第二,为工程施工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施工效率越来越高;第三,服务隧道通过F1风化槽后将进入岩石地段施工,超前开挖可以为主洞提供多个工作面,是确保工程工期的关键;第四,翔安隧道已探明的海底风化槽深槽/囊有4个,今后的工作仍任重道远,但服务隧道F1风化槽的顺利穿越大大鼓舞了参建各方的士气。 目前,翔安隧道工程进展已超过总长的一半,其中:左线主隧道累计完成开挖2790米,完成率达46.0%;服务隧道累计完成开挖3080米,完成率达50.8%;右线隧道累计完成开挖3270米,完成率达53.9%;2007年完成投资6.5亿,超额完成2007年年度计划。接下来,隧道左线将在春节前穿越F1风化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