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大桥事故沉船下月出水 明年修复通车
据广东省公路勘察规划设计院网站资料显示:“九江大桥”,199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科技部);1991年,获国家优秀设计铜奖(建设部)和广东省优秀设计一等奖(广东省建设委员会) ... >>>详见专题:广东九江大桥垮塌 曾经万众瞩目的“6·15”九江大桥垮塌事件终于有了新进展——经过多方论证,受损桥体的拆除、大桥整体的修复、肇事沉船的打捞等方案终于对外公布。按照省交通厅有关负责人介绍,九江大桥有望于明年底修复通车,届时,“其安全性能将大大提高”。 修桥比建新桥还难 据专责小组负责人介绍,九江大桥修复后,基础和桥墩部分将参照高速公路桥梁的标准进行设计施工,经过修复,桥梁的安全系数将大大提高。 放弃爆破方案,先固定后拆除 8月15、16日和9月2日,专责小组先后两次在鹤山和广州组织召开国道325线九江大桥坍塌受损桥体解体拆除方案评审会议。经综合比较,决定采用优化后的机械拆除方案。 据介绍,原来对于受损桥体的处理有多个方案,包括吊起、切断推倒、爆破等,后经过多番论证,选择了机械拆除方案。九江大桥被撞断后,断裂的部分已沉江 压在事故船上,还有一段桥梁斜搭在半空。此外,26号、27号桥墩也已受损,为了避免“伤桥”带动“好桥”,引发骨牌效应,桥体继续垮塌,专责小组决定先在28号桥墩处打钢管桩进行固定,托住目前完好的水平梁;同时,利用临时梁、牵引梁、稳定梁等拉住吊在半空的斜梁,解除受损桥体和完好桥体之间的联系,避免其倒塌,然后再一点点对斜梁和26、27号桥墩进行拆除。 据悉,受损桥体的拆除工作到明年2月底完成。 再建一斜拉桥,减少两个桥墩 10月31日,专责小组在广州主持召开国道325线九江大桥重建修复方案设计评审会议。评审认为:针对九江大桥23号、24号、25号桥墩水下基础和塌梁的摸查情况,设计方案考虑基础清理及施工难度,兼顾与佛开高速公路九江大桥桥孔对齐的原则,选择24号桥墩作为重建桥永久桥墩进行桥跨布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多个重建桥型方案。经 综合比较,确定施工风险小,工期把握性大的重建修复方案。 九江大桥被撞断,第23、24、25号桥墩倒塌沉江,受伤的26、27号桥墩拆除后将在原位修复。此外,修复工程最大的特点就是要再修一个斜拉桥,以24号桥墩为主墩,建立两个100米的斜拉桥,这样可以节省23、25号桥墩。整个孔的宽度和现在主航道的一般宽。施工人员告诉记者,修复后的引桥桥孔变宽,并不意味这个孔可以通航,也只是允许一些小渔船和小沙船通过。 沉船切成两段,船尾年底吊起 9月21日、10月9日,省交通厅两次会同广东海事局在广州召开九江大桥肇事沉船打捞方案及工作协调会。经评审,采用先稳定沉船、再切割、打捞方案。 昨天看到,事故船“南桂机035”依旧撅着屁股倒栽在水中,这条全长75米的运沙船,头部的15米已栽入河床,上面压上了塌下来的断桥,目前处于一个相对平衡的受力状态 ,如果要打捞,意味着牵一发而动全身,可能会引起新的倒塌。经过专家论证,决定先用钢管桩固定并吊起翘起的船尾,然后将船身切成两段,先吊走后面的60米,等吊走压在船头的断桥被吊起后,水下的船头也就可以翻身了。 据介绍,沉船预计年底可以打捞上来。 九江大桥遭撞塌断事件回放 今年6月15日凌晨4时30分许,石桂德驾驶“南桂机035”船装载河沙从佛山高明顺流开往顺德。5时许,船途经佛山九江大桥附近时,江面出现大雾,能见度变低。此时,作为船舶驾驶员、船长的石桂德,在遇到浓雾时未采取安全航速航行,也没有选择在安全地点锚泊,而是凭经验冒险航行。船接近九江大桥时,与桥前约80米的一个航标 发生擦碰,石桂德已意识到船已严重偏离主航道,但仍未采取停船、倒船等有效应急措施,反而试图将船头调至九江大桥桥墩间通行。 5时10分许,“南桂机035”船船艏右侧与九江大桥桥墩发生严重触碰,造成九江大桥三个桥墩倒塌,其所承桥面约200米坍塌,正在桥上行驶的4辆汽车(共有司乘人员7名)及2名大桥施工人员当场坠入江中,致使8人死亡,一名司乘人员下落不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