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路桥 查看内容

一条隧道与一群人的故事--写在魁星楼隧道通车之际

2007-9-12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479| 评论: 0

摘要:    魁星楼隧道 是我市城建史上第一条长度超过1000米的隧道,施工建设具有很高的难度和风险,但隧道的建设者们用顽强拼搏、忘我工作的敬业精神,突破道道险关、解决诸多难题,使整个工程比计划提前两个多月完工, ...
  魁星楼隧道是我市城建史上第一条长度超过1000米的隧道,施工建设具有很高的难度和风险,但隧道的建设者们用顽强拼搏、忘我工作的敬业精神,突破道道险关、解决诸多难题,使整个工程比计划提前两个多月完工,让五区融合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市民的出行更加方便。

  瘦了16斤的项目部主任


  从去年8月中旬接过项目部主任这个担子,患有慢性胃病的于卓强整整瘦了16斤。每天6点半来到施工现场,围着工地转一圈将近40分钟,然后是7点半雷打不动的工程例会,剩下的就是无休无止的现场协调、电话协调、会议协调,晚上十一、二点回家是经常的事,这样的日子正好一年。于卓强说,这一年他没有休过一个完整的节假日,平均每天接打电话在70个以上,最忙的时候一天开了12个协调会。3月4日烟台遭遇风暴潮,于卓强连夜赶到工地与施工单位组织进行自救,所有工棚的屋顶都被掀掉了,但没有一个工人受伤,而且第二天就恢复了施工。

  离危险最近的队长

  爆破施工是整个魁星楼隧道工程中最危险的工序。由于当地地质条件复杂,岩石纹理破碎等不可预知的原因,经常有危石、小坍塌等情况发生。而面对危险、解除危险, 工作在最危险一线的是该工程掘进队队长唐绍伯。

  隧道贯通前,唐队长一直带领工人工作在掌子面,他胆大心细,敢闯敢干,又注重进程中的每个细节,正是由于他的细心、谨慎,措施及时果断,2千多米的岩石爆破没有发生一起人身伤亡事故。今年春节大年初二,魁星楼隧道南洞因地质原因发生大面积的塌方,值班人员赶紧打电话给回杭州探亲的唐队长,当时,他正陪着家人在逛街,得知情况后二话没说,买上飞机票,当晚赶回烟台,随即投入紧张的抢险中,和工人一起奋战了15天,将危险的工作面完全控制。

  带着孩子工作的总工

  去年6月,工程项目部总工刘新华接到去烟台工作的通知时,他的儿子才出生刚刚100天,他的爱人也是工程的技术人员,夫妻俩毅然带着小孩到了工地。

  去年年底,工程进展十分紧张,一天,他和监理人员在施工现场勘查地质情况,他的爱人打电话说,孩子高烧41度,让他马上送孩子去医院。关键时刻怎能离开?刘工只说了一句,“你先去吧,我还没忙完。”就挂了电话。他的爱人含着眼泪,带着已经哭哑的孩子去了医院。事后,刘工劝他的爱人:“欠你们娘俩的,工程结束后再补上。”

  严把质量关的老监理

  58岁的工程监理宋喜文是最较真的。红旗东路东出口附近的一段道路,原先曾是一条大沟,需经过填土方才能形成路基。大沟深13米,是高填方作业,必须每填30厘米的厚度,用压路机碾压一遍,再填、再压,才能形成高质量的路基。每天早晨天不亮,只要机器声一响,老宋已经站在路边。50多遍填方、碾压,老宋不眨眼地 “盯”了18天。

  一隧穿魁星,天堑变通途,这是几十年来烟台人的一个梦想。今天,有着团结拼搏、爱岗敬业、锐意进取精神的建设者们,用他们的心血和汗水浇筑成红旗东路,实现了这个梦想。他们虽然已经离开,但背影没有远去,让我们向他们道一声祝福,说一声谢谢。 本报记者 韩云全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