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路桥 查看内容

我在非洲修铁路——中铁十八局集团职工尼日利亚铁路施工亲历记

2006-12-15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11374| 评论: 0

摘要: 我在非洲修铁路 ——中铁十八局集团职工尼日利亚铁路施工亲历记 通讯员 姜书范 丁万斌 中铁十八局集团是中铁建总公司系统进军海外建筑市场的排头兵,其所承建的海外工程遍及阿拉伯、沙特、阿曼、马达加斯 ...
我在非洲修铁路

——中铁十八局集团职工尼日利亚铁路施工亲历记

通讯员 姜书范 丁万斌


中铁十八局集团是中铁建总公司系统进军海外建筑市场的排头兵,其所承建的海外工程遍及阿拉伯、沙特、阿曼、马达加斯加、泰国等12个国家和地区35项,总投资达30多亿元人民币,并以“不畏艰险、勇攀高峰、领先行业、创誉中外”的企业精神在海外建筑市场打响“中国铁建”的品牌。刚刚谢幕不久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又让我们一下子想起了非洲。
谈起在非洲度过的近千个难忘的日日夜夜,曾在尼日利亚先后工作了3年的项目部原书记何明仍有一种抑制不住的兴奋和激动。他说,远赴非洲,第一个感觉就是:热!这是火一样热情的非洲送给中国铁建工人的第一份见面礼。
尼日利亚在非洲地处赤道北侧,每天早上太阳一升起,温度计上的水银柱就一个劲地往上窜,每天温度一般都在40摄氏度以上,可谓“赤日炎炎似火烧”。当时将要施工改造的尼日利亚铁路全是清一色的钢轨、钢枕、钢梁、钢架,在烈日暴晒下表面温度至少在70摄氏度以上,热浪滚滚,成为一片名副其实的“热土”。
在施工的日子里,水成为生活中的第一“宝贝”。气候酷热的尼日利亚北部水源奇缺,人们视水罐为第一“宝贝”形影不离。在蒸笼般的野外施工一出去就是四五十公里,一个人携带一只能装10公斤水的塑料桶,一天下来还是喝个底朝天。因为气温高、出汗多、蒸发快,一天光想喝水,所以每到一处,大家首要的任务就是找水,把大大小小的水罐、水桶、水壶全都灌满,去工地时一个个扛着再出发。
在尼铁大会战掀起高潮时,中铁十八局集团尼日利亚项目部的50多人全部分撒在长达540多公里的线路上,沿途绕山穿林、荒无人烟,不是沟壑纵横、就是荆棘当道,无水无电无通讯。当地买菜买粮都十分困难,有时好不容易派车往返三四百公里从城里采购回来的蔬菜,由于气温高放不到两天就腐烂变质得无法食用了,所以半个多月吃不上青菜也是常有的事。
在参加尼铁会战工程3年来,参建员工每天早起晚归,大多数单兵作战,无暇顾及尼日利亚奇异的风土人情。工作的环境虽然艰苦,但最难熬的还是对亲情和祖国的思念。置身异国他乡,大家把自己全部的精力都融入到为国争光、为企业创誉的尼铁工程施工中了,每当看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常常激动不已、热泪盈眶。
非洲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和令人神往的热土,尼铁的寸轨寸钢洒满了中国铁建工人的行行足迹和殷殷汗水,倾注了中国铁建职工全部的情和爱,也成为中尼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的见证。
难忘非洲!
编后:
中铁十八局是继我国自七十年代援建坦赞铁路之后,又一支进军非洲沙漠地带的铁路施工队伍,1997年3月参加尼日利亚3500多公里的铁路修复改造工程,在尼日利亚有着良好的声誉。
自企业改制后,中铁十八局申请并获得了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的经营权,为其进军国际市场拿到了许可证。随后,中铁十八局又向中国驻尼大使馆汇报了全局的工程承揽情况,取得了大使馆的支持和帮助。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中铁十八局成立海外工程公司,杀入非洲市场。中铁十八局先后在非洲中标了电力、公路等项目,为中国建筑施工企业开拓非洲市场探索出了经验。
日前,中铁十八局中标的尼日利亚吉卡公路隆重开工。尼日利亚副总统和尤比州州长,亲手为公路项目浇注了第一铲混凝土。吉卡公路项目是中铁十八局在非洲中标的第五个工程项目,项目投资约一亿人民币。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