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慎:畅想“超高层”建筑
媒体:超高层建筑本身占地面积有限,交通核又占据标准层很大的面积,它只是提供了一种物质空 间,对人的考虑就很少,同时超高层建筑主要依靠设备、机械、能源来实现整个建筑的运行,人与自然的接触也非常有限,例如无法享受到自然的通风、似乎也感受 不到土地,那么超高层建筑如何实现对人的关怀? 答:超高层建筑本来就是一种人工环境,它的本质就是使人们脱离以前依赖自然环境生存的状态,在自然环境之外建造可以生活的环境。关键不是是否亲近天然的土地与气候,而是要用全新的人工环境的标准(更为高效、舒适和便捷应该是其理想目标)来营造未来超高层的人工环境。我把希望寄予技术的发展,以利于创造更好的人工环境。
阿科米星建筑设计事务所建筑师庄慎
媒体:谈到超高层建筑与城市的关系,我们往往只会关注到它的高度所带来的标志性。除此之外,您认为超高层建筑与城市的关系可以体现在哪些层面?或者说超高层建筑除了标志性之外,还应关照到哪些城市层面的问题?
答:这涉及到超高层建筑是否能突破目前的模式与规模。目前的超高层,高度或许成为权力和资本的象征,但其本身的规模与模式无法使其内在功能形成社会性的结构,单一功能的超高层成为城市中的一个个孤岛。我们想象如图1的模式,不再是简单的“超高层”,而是“超高城”,是否会给超高层赋予更多城市与社会结构的意义?
答:标志性还可以体现在人工生活环境的完善程度与模式社会环境的完整程度。标志性并非一定以显性的物理指标来衡量。
媒体:可能很多设计师都会大谈超高层建筑的可持续性,但是毕竟超高层本身就是一个高耗能体,可用的节能技术手段目前还比较有限。当人类赖以生存的能源枯竭和发生改变时,这些依靠技术集成而存在的超高层建筑又将如何生存?
答:的确要反对伪技术。未来超高层的发展需要真正实用新的能源技术与人工环境技术,同时我们对于空间与能源的理解还过于局限,大地、海洋、天空都可以是我们未来的空间。
媒体:正如很多电影里面对未来城市的畅想一样,未来的城市改变的不仅仅是建筑本身,而是人们的生活方式。相信未来的“超高层”建筑可能不会是现在人们头 脑中的单纯在高度上争高下的建筑类型,更重要的是它会改变自身存在的方式,同时也会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您是否可以畅想一下未来的“超高层”建筑模式和其 如何引领人们的生活方式? 答:就像科幻电影《Star Track》中描述的一样,人类的未来建立在是否可以发现新的疆域上。我想从这个意义上看,目前的超高层可以被看作是未来向新疆域开拓建造人工生存环境的早期试验版。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