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行业聚焦 查看内容

“中国式建筑”或将绝迹?

2007-6-7 11: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416| 评论: 0

摘要: 在移民大都市――上海,你看不到中国特色或许不应大惊小怪的,因为,一百年多来,外来思想与文化早就把它涂成了“混血儿”,这是它的特色。但是,如果你在全国各大中城市转上一圈之后,你才发现原来满世界的建筑都是 ...

在移民大都市――上海,你看不到中国特色或许不应大惊小怪的,因为,一百年多来,外来思想与文化早就把它涂成了“混血儿”,这是它的特色。但是,如果你在全国各大中城市转上一圈之后,你才发现原来满世界的建筑都是一副面孔。盖几栋楼就称“国际”社区,有一条河就敢造“外滩”,批一块地就建“商务区”,一喊口号就是奔向“现代化”,“中国特色”完全被“欧陆风情”淹没,浮躁之气弥漫了大江南北。

前几天,跟一考察团去了贵州贵阳参观一项目,感触特深。在从机场通往市区有两条主干道,一条是高速公路,一条则是坑坑洼洼的破旧水泥路。因为走水泥路可快点到达项目,所以有幸目睹了类似中国七八十年代乡镇的风貌:散落在公路两侧、半山之上的低矮土墙,墙外的标语看来也是多年以前刷上去的,七零八落几块广告牌,要么承载了八十年代的流行元素,要么只剩下一半摇摆在山风之中。我想,经济暂时落后也许并非坏事,至少保留了原生态的环境与文化。

半小时后,我们到达了目的地,似曾相识的建筑、现代简约的风格、沿河规划的水景,简直是把广州“星河湾”照搬过来了,强烈的反差令我一时忘记了贵州是一个相对贫穷的省份,也忘记了它是汇聚48个民族的省份,这里跟发达城市有何区别?价格是四五千块一平方米,在当地已算是高档住宅了,却听开发商说今年计划回款35个亿,亲爱的老天啊!去年上海销售回款最多的一个项目才收回30个亿,在这样一个落后地区,消费力竟如此旺盛?客户竟如此认同“欧陆风情”?看来,流行与时尚的确是无界限的。我在佩服开发商复制流行元素把握暴利商机的同时,也对此次行程略感遗憾。我没有看到一种与众不同,千里飞行观摩还有多大意义?

回顾十年中国房地产发展历程,我们看到了进步与创新,也浪费了太多土地资源、破坏了一些生态环境,更重要的是,我们把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全都抛在了脑后,“赚钱”几乎成了企业与地方政府唯一的开发动机。这究竟是为什么?难道为了现代化就非得扔掉传统文明?此独一行业之过错乎?当然否定。我曾问过一做建筑规划的朋友,为什么中国式建筑与文化就不能与时俱进呢?他的回答简单四个字:市场决定。我无言以对!连相对落后的贵州省都已如此与国际接轨,谁还敢逆大势而为呢?

也有位同行曾经提醒过我,中国古建筑无高楼,多为楼、阁、亭、榭等平层建筑,最多高三四层,而高楼基本不用于日常居住,因此,现代城市发展所需的高楼大厦很难引进“中国元素”。我并不认同这种观点,而是认为现在的中国人太浮躁,宁可三天之内就把国外建筑照搬过来,也不肯花三个月功夫去研究创新中国式建筑,为了什么地球人都知道。长此以往,试想几百年后,我们还能从建筑中读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内涵吗?我想,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应当在传承中国建筑文化与特色方面进行专门规划或引导,在城市化进程中,积极创新并利用中国建筑元素,将古代文明融入现代社会和生活,而不是单纯去保护古建筑的文物标本。否则,“中国式建筑”的绝迹用不了一百年!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